思政理論課教師職業情感的重要指向
摘要:原標題:思政理論課教師職業情感的重要指向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指出,“青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并號召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承擔著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青年學生、用共產主義崇高信仰塑造青年學生、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激勵青年學生的神圣使命,要充分了解青年學生、真切關心青年學生、正確引導青年學生,把握思政理論課教師職業情感的重要指向,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的抱負和激情,幫助他們筑夢、追夢、圓夢,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都成為實現我們民族夢想的正能量。
充分了解青年學生是思政理論課教師職業情感的重要前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大學生是可愛、可信、可貴、可為的。思政理論課教師肩負著科學知識傳授和黨的意識形態教育的雙重使命,既要了解青年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式、興趣愛好等進而準確把握他們的認知水平,又要在了解青年學生所處的時代背景、成長環境、現實訴求基礎上積極引導他們的價值取向。既要在課堂教學與課下實踐的有機結合中不斷了解學生,又要在現實生活和網絡世界的有機統一中充分了解學生。
要利用課堂教學洞察學生的思想世界。在教學過程中,思政理論課教師要善于不斷創設符合教學規范和教學內容的議題,在學生自覺發表見解的過程中,了解學生深層次的思想活動,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
要利用課下實踐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思政理論課教師既可通過實踐教學環節與學生保持交流,也可通過開展生活化、休閑化的活動近距離地與他們接觸。
要利用媒體平臺感受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政理論課教師要善于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通過關注學生的微信、微博等媒體平臺與學生建立聯系、保持聯絡,掌握他們情感生活的樣態,達到對學生廣而深的了解。
真切關心青年學生是思政理論課教師職業情感的重要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思政理論課教師要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明晰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從學生個體成長成才角度出發,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實現“精準關切”。一方面,要通過關心學生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來體現愛意,為青年學生提供有益指導和必要幫助,還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施援方式。另一方面,針對一些學生出現的精神空虛、思想困惑、前途迷茫等問題,思政理論課教師要給予學生精神關懷與鼓勵支持,善于發現學生閃光點,引導青年學生學會思考、善于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促進青年學生健康成長。
正確引導青年學生是思政理論課教師職業情感的重要指向
思政理論課教師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引者和領路人。要使這份職業能夠在服務青年學生中發揮重要作用,關鍵取決于廣大思政理論課教師要在吸引、感染他們的同時正確引導他們。
要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打牢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根基,培養他們在面對個人、社會和國家發展的問題上能夠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形成符合人民需要和時代呼喚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判斷。
要增強青年學生對國家發展路向的明確認知,在世情、國情、黨情教育中引導他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增強廣大青年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他們自覺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
要加強對青年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培育和引導,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提高他們的道德認知能力,注重道德實踐,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引導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要引導青年學生勤于學習、敏于求知,自覺加強學習,不斷增強本領,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既要主動引導青年學生專攻博覽,又要引導他們在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中學會擔當社會責任,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依靠勤勞和汗水開辟人生和事業前程。
要倡導青年學生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風尚,正確引導青年學生在各種思潮相互激蕩的信息時代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的青春正能量引領社會風氣,捍衛社會正義。
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的職業情感始終源自愛教育、愛學生。只有在充分了解青年學生、真切關心青年學生的基礎上正確引導青年學生,才能循其所思所行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引導當代青年學生緊跟時代、肩負使命、銳意進取,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在不斷書寫奉獻青春的時代篇章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
(關鳳利,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光明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