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人士“34句”把脈中國經濟
摘要: 一、經濟形勢怎么看? ■ 經濟運行的總體態(tài)勢符合預期,有些亮點還好于預期。但經濟運行的固有矛盾沒緩解,一些新問題也超出預期。很難用“開門紅”&ld
一、經濟形勢怎么看?
■ 經濟運行的總體態(tài)勢符合預期,有些亮點還好于預期。但經濟運行的固有矛盾沒緩解,一些新問題也超出預期。很難用“開門紅”“小陽春”等簡單的概念加以描述
■ 綜合判斷,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
■ “退一步”為了“進兩步”。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
■ 對一些經濟指標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對一些經濟指標下行,也別驚慌失措
■ 分化是經濟發(fā)展的必然。有的資源開始尋找新去處,這就產生了創(chuàng)新;有的比較遲鈍,還停留在原處等著熬著,指望著什么時候“風水輪流到我家”
■ 在新常態(tài)下,我們最需要優(yōu)化資源配置,培育新動力、形成新結構,這意味著分化越快越好
■ 無論是地區(qū)、行業(yè)還是企業(yè),總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處,脫穎而出,前景光明
二、宏觀調控怎么干?
■ 促進宏觀經濟健康發(fā)展,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招數都要用,但在不同階段,側重點和著力度是不一樣的
■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供給側是主要矛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必須作為主攻方向。需求側起著為解決主要矛盾營造環(huán)境的作用,投資擴張只能適度,不能過度,決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 樹不能長到天上,高杠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fā)系統(tǒng)性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負增長,甚至讓老百姓儲蓄泡湯
■ 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杠桿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最危險的,是不切實際地追求“兩全其美”,盼著甘蔗兩頭甜,不敢果斷做抉擇
■ 我們明確了股市、匯市、樓市的政策取向,即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
■ 保持戰(zhàn)略定力,多做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擴張辦法給經濟打強心針,造成短期興奮過后經濟越來越糟
■ 要把控好“度”,既不過頭,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確、政策對路,一旦用力過猛,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釀成風險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么推?
■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往遠處看,也是我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線”,是一場輸不起的戰(zhàn)爭
■ 目前,一些方案已基本成型。接下來中央還要專題研究,并盡快推動貫徹落實
■ “五大任務”是一個系統(tǒng)設計,每項任務都很吃重。從具體操作看,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 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更多地減少行政干預,讓市場機制更多地發(fā)揮好決定性作用。但“解鈴還須系鈴人”,減少行政干預離不開政府自我革命
■ 那些本身沒有行政干預、市場機制發(fā)揮較好的領域,就別再去指手畫腳了
■ 短期內,穩(wěn)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可能存在矛盾。處理好“穩(wěn)”與“調”的關系,關鍵是把握好“度”,掌握正確的方法論,把深化改革作為主要抓手
■ 依靠過剩產能支撐的短期經濟增長不僅不可持續(xù),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這些產能要更大、痛的時間會更長
■要加減乘除并用。在去掉無效產能的同時,也要增加有效供給,培育新的發(fā)展動力
■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相當多的地區(qū)包括一些中西部地區(qū),讓人感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四、預期管理怎么辦?
■ 穩(wěn)預期的關鍵是穩(wěn)政策,不能搖來擺去
■ 要善于進行政策溝通,加強前瞻性引導,提高透明度,減少誤讀空間,及時糾偏,避免一驚一乍,不搞“半夜雞叫”
■ 我們的成績和不足都擺在那里。對成績不能說過頭,對問題不能視而不見,甚至文過飾非,否則會挫傷信心、破壞預期
■ 不但要肯干、敢干,還要能干、會干,這就需要更好地發(fā)揮三個“關鍵少數”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 讓企業(yè)家既有“恒產”又有“恒心”。建立“親”和“清”的新型政商關系,把企業(yè)家當作自己人,讓他們充分體會到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guī)則平等。在一些具體政策執(zhí)行上,不要盲目翻舊賬,使創(chuàng)業(yè)者有安全感
五、經濟風險怎么防?
■ 今年伊始發(fā)生的股市匯市動蕩,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場的這種“超調”行為簡單理解成只是投機帶來的短期波動,而要從整個金融市場的內在脆弱性上找原因
■ 在現實情況下,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杠桿的幻想。對各類金融市場存在的風險隱患,監(jiān)管部門要密切配合,摸清情況,做好預案
■ 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yè),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組,那樣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個大包袱
■ “保人不保企”,把人員的安置作為處置“僵尸企業(yè)”、化解過剩產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訓的培訓,能轉崗的轉崗,確實不能轉崗的要做實做細托底工作
■ 社會上認為通脹的人在增加,認為通縮的也不少,各有各的理由。還不能匆忙下結論
■ 保持警覺,密切關注價格的邊際變化,尤其是工業(yè)品、消費品、資產的價格及其相互作用。對部分食品漲價問題,既要加強調配、保障供給,也不能反應過度,干擾價格信號
(加工制作: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