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關注:社會學視野中的80后 90后
摘要: ■青年的成長是在社會塑造與自我選擇這兩種機制共同作用下實現的。就一代人的共同狀態而言,社會塑造機制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
■青年的成長是在社會塑造與自我選擇這兩種機制共同作用下實現的。就一代人的共同狀態而言,社會塑造機制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
社會變遷的節律越快,就越會引起人們對一個世代(或一代人)產生存在和相互更替的時間間隔的主觀感受縮短,就越難免會引起前一代人對后一代人的諸多不理解。
對于一代人的印象式的判斷,尤其是以點代面的印象式的判斷,常常有害于代際融合和社會團結,例如,認為80后是叛逆的一代,90后是自我的一代。
客觀認識社會變遷中的青年世代現象
社會學的理論視野和研究方法,為客觀、全面地認識社會變遷進程中的青年狀況和世代現象,提供了一種比較可靠的幫助。
80后、90后,作為一種世代,首先是基于一定的個人年齡特征和社會年代特征,其實質是經由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塑造,從而呈現出具有相似的價值觀和社會心理特征。
80后即于1980~1989年間出生的人,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代:出生在改革開放開啟的80年代,成長在全面建設市場經濟體制的90年代,成熟在中國加入WTO的21世紀初期。因此,在80后身上,新的價值觀念、人格特征和行動方式開始生長。最主要的表現在,自我意識強烈,注重個性,心態開放透明,樂于接受新事物,具有普遍主義價值觀(如注重公平、平等),富于求實精神(尊重事實、注重規則等),日益世俗化傾向(強調利益、講究實惠)。他們不僅與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出生的幾代人(50后、60后)之間形成了巨大區別,而且與他們十分接近的70后之間也存在很多不同。這便是普通意識中認為80后身上發生“變異”的根本原因。
90后即于1990~1999年間出生的人,他們出生在市場經濟體制開始建立和深入推進的重要年份,成長在中國現代化全面起飛的階段,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開始凸顯,并成為支配其社會行動的重要動力。在價值觀及其取向上,他們表現出從著重追求個人生存層面的目標,逐漸向著重追求個人發展層面的目標,再到最后向著重追求個人幸福的目標遷移。90后更加明顯地表現出作為現代化發展一個重要趨勢的人的發展上的個體化傾向。
因此,即便與80后一代相比較,90后在特質上,不僅是更加理性化的一代、更加人本化的一代、更加世俗化的一代、更加娛樂化的一代,而且也是更加個性化的一代。這可能便是普通意識中認為90后變得更加“自我”的重要原因。
正因為80后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代,所以,筆者曾提出,就對于能夠表征中國社會發展趨勢的80后及其以后來說,“新生代”一詞似乎具有特定的概括性和表現力。
“新生代”的核心特質
“新生代”就是指80后及其以后的青年世代(至今主要包括80后、90后、00后)。由于共同的年代、社會、經濟、文化因素的塑造,他們總體上在價值觀和行動方式方面表現出很多共同特征,這種總體特征或核心特質決定了他們可以被稱為“新生代”。然而,他們之間又存在一定的區別,正是這些特定的區別決定了他們被稱為80后、90后、00后。更進一步說,即便在每一代人內部,也還有著一定程度的相互區別,因而,在每一代人內部存在著一定數量的世代單元,換言之,80后、90后、00后各代人又都是由一些更小的群體所組成的。
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現代化發展日益加快的情勢下,“新生代”表現出以下重要動向:隨著個體化進程展開,他們的公民素質在生長,不僅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合法權益并努力加以維護,而且能夠意識到自己對于社會的責任并勇敢地擔當。隨著中國進入現代化起飛階段,從一個匱乏型社會向一個富裕型社會邁進,“新生代”身上最先表現出需求層次逐漸提高的趨勢: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溝通的需要——參與的需要——表達的需要。在中國社會所處的多元時空坐標背景下,后物主義價值觀在80后身上開始浮現,在90后當中進一步彰顯。
綜合來看,“新生代”在社會維度上所表現出的新特質有:強烈的社會參與動機,對公益事業熱心,更專業的公共服務意識,對不同價值觀的寬容,自覺的環保意識,等等。而在個體維度上所表現出的新特質有:強調個性的價值,珍愛生命的意識,開放、透明的心態,直率的情感表露方式,廣泛的非功利的興趣愛好,積極的休閑態度,不愿扭曲人性,厭惡形式主義,等等。
當然,與此同時不容輕視更不應忽視,“新生代”也存在著由于時代和社會的局限性所導致的問題:拒絕遵從權威,喪失神圣性,缺乏歷史感,不愿過分自我約束,心理承受力弱化,等等。
青年的成長是在社會塑造與自我選擇這兩種機制共同作用下實現的。就一代人的共同狀態而言,社會塑造機制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及日臻完美,需要社會結構的不斷優化作為基礎性前提,需要社會文化形成強有力的導向體系作為促進條件,所以,成人世界不應該苛求青年、指責青年,而應該要求社會結構與文化精神不斷趨于完善。成人世界不應該從某種片面印象出發給青年一代隨意貼標簽,而應該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努力開展對青年的科學研究。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