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喉科
摘要:西平張氏喉科是民間保留下來的珍貴醫術,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張氏喉科醫術始于清代,其先祖張含光,祖籍城西湯買趙村,素以喉科見長,曾著《喉病治療要旨》,詳細介紹
西平張氏喉科是民間保留下來的珍貴醫術,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張氏喉科醫術始于清代,其先祖張含光,祖籍城西湯買趙村,素以喉科見長,曾著《喉病治療要旨》,詳細介紹喉科疾病針、烙等手術及部分良方、驗方,對后世最有影響的是“喉科生肌散”(沿用至今之吹喉散即是)。張含光膝下二子,張伯儉、張伯純均以醫治喉疾為業,自此張氏喉科醫術分為兩大主支,各有千秋。
張伯儉,以穩妥稱著,在世時行醫多有效方,內治諸法不斷推陳出新,尤重視總結經驗教訓,歸納成案,以戒后人。如:“見紫癜出者,禁針、刀,若術則出血不止,而死不治。”
張玉卿,張氏喉科第五代傳人,民國期間,西平縣縣長朱國衡患喉疼5天,寒熱往來,熱至燙人,冷到顫抖,派人來請張玉卿診治,經檢查確為膿腫在喉(即現在扁桃體周圍膿腫)以針刺出膿血,上珍珠散而愈。后朱縣長說:“你積德積福積善,濟世活人,是位好先生,醫號就為‘積善堂’吧。”從此以后,醫號就稱為“積善堂”,在方圓幾百里享有盛名。
第六代傳人張本安,1958年始在縣醫院工作,獨掌喉科門面,他謹遵古訓,博采眾長,進一步發揚了張氏喉科。
第七代傳人張書政,1944年生,中共黨員,漢族,現為湯買趙居委會衛生所負責人。自幼受父張本安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并在總結前人治療經驗的基礎上革新醫療器械,改進手術操作方法,將一些形式殘酷的手術廢棄,代之以科學、衛生的手術治療方法。
西平張氏喉科,臨床以手術、內服中藥為主,因人、因時、因病而異,辨證施治。主要以針扎、割、烙等為臨床手法治療和中藥內服、外敷等醫療手法,尤以治療梅核氣等療效奇特。扁桃體摘除術,也由原來的十字開口法改為一次性切除。張氏喉科治療各類喉病患者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
張氏喉科是民間保留下來的珍貴醫療技術,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該醫療技術自誕生以來,治好了無數的喉病患者,在方圓幾百里及周邊省、市具有廣泛影響,聲名卓著。傳承保護該醫療技術對研究喉科治療和弘揚民間醫學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民間醫學文化的智慧和結晶,挖掘這一民間傳統醫療、醫藥技術,對于豐富和繁榮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服務廣大群眾也有著重要意義。
張氏喉科作為一種民間醫療技術,受傳統師承關系影響,二百多年其技藝大多是以家族形式口傳心授傳承下來的,僅存的一些圖譜也大多散失,缺少完整的文字資料,不利于這一切民間醫療技術的推廣,急需挖掘和整理,使之得以傳承和發展。
2010年4月,張氏喉科被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徐佳瑞 輯自市政協文史委《天中記憶·文化卷》)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