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緊急排查中短期險種“超量”現象
摘要:原標題:保監會緊急排查中短期險種“超量”現象 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 彼時在牛市中如魚得水的激進型保險公司,眼下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考。他們最近收到
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
彼時在牛市中如魚得水的激進型保險公司,眼下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考。他們最近收到了來自保監會的一道指令,敦促他們緊急排查、核算“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的具體規模,是否存在超量銷售行為及超量至何種程度。
核算險企是否超量
這次始于今年3月中旬的保險業整肅規范行動,排查重點針對中短存續期產品。中短存續期產品是指,前4個保單年度中任一保單年度末,保單現金價值(賬戶價值)與累計生存保險金之和超過累計所繳保費,且預期該產品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不滿5年的人身保險產品。這類產品主要有萬能型、分紅型、普通型等。
指令的下發,意味著保監部門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規范進入實操階段。根據要求,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產品,應立即停售;存續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產品,銷售規模在未來3年內按照總體限額的90%、70%、50%逐年縮減,3年后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總體限額的基準與保險公司最近季度末的投入資本和凈資產掛鉤,為兩者中較大者的2倍以內。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從監管部門初步摸底結果來看,個別保險公司去年銷售的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收入或已超過規模限制。“而此次進一步排查,主要是核算出超量部分的具體規模,以及研究未來如何進行規模管控的對策。”
不難看出,保監部門此番整肅規范的目的明確且態度堅決。站在行業的角度來看,中短存續期產品這類高成本保險業務一旦長期化,利差缺口期限就會拉長,在利率下行過程中,極易引發新的利差損風險,進而引發現金流風險。因此,從負債端切入,進而影響到資產端的轉型,勢在必行。
但對保險公司而言,轉型是個艱難的過程,無法一蹴而就。如何在滿足由于滿期給付與提前退保造成巨大現金流需求的前提下調整業務結構、降低投資風險偏好,是個不小的挑戰。
投連險或成替代品
從業內人士處得知,在收到規范指令后,多家近年來倚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壽險公司緊急召開內部會議商量對策,并在第一時間向同業取經。
而從記者與業內人士的交流來看,其中有壽險公司計劃轉戰投連險,以此尋求新一輪的保費規模突破。這主要是由于根據保監會此次規范中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定義,投連險產品、變額年金險產品被排除在外。
然而,市場人士不免心生疑問:萬能險有一定的保底收益,而投連險完全由投資者自負盈虧,兩者特性不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自然也不同,投連險能否接過萬能險手中“拼規模”的大旗?
一家壽險公司內部人士私下告訴記者,一方面,經過這幾年在萬能險上的銷售鋪墊,保險公司的口碑傳播效應逐漸凸顯、投資能力得到認可;另一方面,通過對投連險巧施“易容術”,或許仍然可以虜獲部分投資者的“芳心”。該人士口中的“易容術”主要是指,將投連險的投資期限等進行異化、往短期化方向發展。
從既符合監管規定、又同時具備可操作性這點來看,投連險確實可以成為中短存續期產品的替代品。“但投連險一旦短期化,對于保險公司的投資管理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期間可能需要不停地進行調倉配置。于保險公司而言,產品期限越短,流動性管理就越復雜。沒有金剛鉆,最好不要攬這瓷器活。”一家壽險公司相關人士感慨道。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