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未必不能吃苦
摘要: 最近,一篇題為《“90后”任性海歸吃不了苦這些職場“隱形”偏見你有嗎》的文章引發熱議。文中羅列了4種較為普遍的職場偏見,其中“海歸吃不
最近,一篇題為《“90后”任性海歸吃不了苦這些職場“隱形”偏見你有嗎》的文章引發熱議。文中羅列了4種較為普遍的職場偏見,其中“海歸吃不了苦”赫然在列。然而,海歸真的吃不了苦嗎?
很多人認為
海歸吃不了苦
“很多人認為自費留學回國的海歸往往家境富裕,從小生活在蜜糖罐中,所以在職場中,這些海歸不愿承擔責任,遇到臟活累活大多會選擇逃避。”吳國光畢業于新西蘭林肯大學國際商務專業,目前從事行政文員工作。對于上述看法他并不認同。“我認為不應該隨便給海歸貼上‘吃不了苦’的標簽。大家同在一個單位,做同樣的工作,能不能吃苦應該通過工作表現來評價。”
但吳國光也坦言,部分海歸自身的確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對國內的就業創業環境并不了解、國內人脈資源少、找工作時自我定位高、一時接受不了低起薪、海外工作經歷少等。這些都會使人們對海歸形成一些自視過高、不愿將就、不能吃苦的負面印象。
“許多海歸對于回國發展有著良好的預期,但部分海歸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價值,他們不愿接受普通的工作,即使勉強進入職場,也很難在工作中付出太多時間和努力。這使得很多人認為海歸不愿意承擔責任,也無法安心于平凡工作。”從英國留學回國的李弘雙(化名)無奈地說。
海歸回國發展
吃了不少苦
“起初,我不懂互聯網,也不懂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面對陌生而繁重的工作,我感到了很大的壓力,只有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新知識、熟悉新業務。那段時間我真的很累,但是我挺過來了,而且我覺得很值得。”回憶起回國初期的苦日子,李弘雙感慨道。
“海歸回國創業并不容易,吃苦是很平常的事。我經常工作到凌晨,有時甚至在公司通宵加班。一開始,很多人覺得我肯定會知難而退,但我堅持了下來。其實我的經歷并不特殊,很多海歸都是如此,吃了很多苦,經歷了很多磨難。”許波(化名)畢業于倫敦卡斯商學院,在他看來,正是因為大家對于海歸了解得不全面,所以才會覺得“海歸吃不了苦”。
“雖然個別海歸可能比較嬌氣,但是個例不能代表全體。我恰恰覺得大多數海歸是比較能吃苦的。”吳國光笑著說。在海外留學期間,他曾同時打過4份工,并且義務教授社區幼兒園小朋友漢語?;貒跗?,他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自主創業也遭遇失敗。后來,他報名參加公務員考試。在經歷過3次失利后,他終于考上了公務員。他坦然地說:“雖然我吃過很多苦,但幸運的是,我沒有被苦難擊倒。”
對海歸來說
吃苦是人生磨煉
李弘雙表示,雖然他在回國發展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但這些經歷都是有價值的。恰恰是這些困難鍛煉了他,提高了他的自學能力和抗壓能力,所以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現在的工作。
在這個問題上,吳國光和李弘雙的看法相似。他說:“吃苦是一種磨煉,也是一種積累。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吃的那些苦都會成為人生中寶貴的經驗。它們磨煉了我們的意志,提升了我們的綜合能力,成就了現在的我們。”
與此同時,吳國光認為,對海歸現存的職場偏見是可以被改變的。“事實勝于雄辯,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并做出一定的成績。時間會證明我們海歸未必不能吃苦。”他滿懷信心地說。
雖然海歸回國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但大部分海歸并沒有逃避,而是選擇直面失敗帶來的苦澀,把吃苦當成一種磨煉,并且不斷積累經驗。他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嘗過失敗的苦,才更能品出成功的甜。邢莉莎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