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中國首個航天日 揭秘“東方紅一號”
摘要: 4月24日是中國首個航天日 揭秘“東方紅一號”周總理三度指示 每周向錢學森匯報1970年4月24日,是一個注定被寫入中國航天史冊的特殊日子。這一天,我國第一顆人
周總理三度指示 每周向錢學森匯報
“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今年發射。
孩子哭著喊媽
還得硬著心腸去加班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老專家宋慶元告訴記者,1970年4月30日,全國人民還在我國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的歡慶中,單位領導突然過來說:“你去開個會,衣服穿得整齊一點兒。”但對干什么閉口不提。晚飯后,宋老才得知,科委組織了一個17人的代表團去天安門參加五一慶祝活動。而這17人來自參加研制和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各條戰線,有老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和解放軍指戰員。
“當年,我們站承擔著衛星軌道計算和運載火箭彈道計算的艱巨任務。那時站里使用的計算機容量小、速度慢、穩定性差,完成一條彈道計算要算三次,需兩三個小時。為按時保質完成計算任務,我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這項工作,差不多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兩三點,有時一天吃一頓飯。家顧不上,孩子也顧不上。有一次,我兩歲多的小孩患了肺炎,可我工作太忙,顧不上照顧,只好請鄰居幫忙送到醫院看病。我疼愛孩子,但更愛我們的事業。我知道做母親的責任,但更理解自己工作的意義。每天晚上去加班時,孩子哭著喊媽媽,但我還是硬著心腸去加班。”宋老一邊回憶一邊向記者講述。
開水瓶、鐵飯盒、大茶缸
“老三樣”日夜陪伴
參與火箭和衛星晶體元器件研制工作的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的張龍貴說,他們的工作通俗來講就是為“東方紅一號”打造堅強的心臟。晶片元器件能夠產生固定頻率的電信號,通過頻率控制手段,就能大展拳腳,如同心臟一樣為航天器的各個系統提供頻率信號,發揮在航天工程上的重要作用。
據張龍貴回憶,那時候203所晶體元器件戰線上的同志們白天從事科研生產等任務,晚上打起精神熬夜查資料,有靈感時就連夜做試驗設計,以便第二天實踐。記錄本、草稿紙、鉛筆頭,辦公用品消耗了很多。開水瓶、鐵飯盒、大茶缸,“老三樣”陪伴他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夜晚。
就這樣,技術人員按照書本上的樣子仿制了無數次,從中找到可取之處,再結合攻關不斷改進。
1969年,203所前身——計量站的晶體器件研究所排除種種干擾,終于在時間節點前交付了首批用于航天的高質量晶體元器件,為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
走訪幾十位專家
跑十幾個省市尋廠家
“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離不開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 “當年我有幸參加了這一型號的研究、設計、試制、試驗直至發射飛行試驗的全過程。”中國航天科工六院老專家陳克明自豪地說。
據陳老回憶,1966年11月29日,他接到所辦通知參加一個技術會議。院領導先是傳達了七機部關于研制“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第三級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指示和要求, 隨后“長征一號”總體設計師陳衛民講解道,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由三級火箭組成:第一、二級是液體火箭,第三級是固體火箭。第三級的任務是負責給衛星加速超過第一宇宙速度,把衛星送入軌道,因此第三級的研制工作要盡快啟動,才能把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早日送上天。
“根據總體部提出的技術指標,我們反復進行固體發動機總體方案測算,再與總體設計部多次討論、協商,除了環境試驗要求,二、三級聯結、分離結構和三級與衛星聯結、分離結構待定外,其他主要技術性能指標達成一致。我們設計組的同志,在逆境中拼搏、奮戰。許多同志主動放棄春節探親假,有的同志推遲婚期。”陳老對記者說。
根據院里“邊基建、邊安裝、邊生產”的政策,凡是302廠能加工的零部件圖紙全部留下試制。其他的零部件和整機怎么辦?等條件具備了再干?時間絕對不允許。只有一條路——走出去,到部外,到全國找協作單位,報外協試制加工。
于是,4月初,陳老等科研人員帶著圖紙和技術文件,拿著七機部和國防科委的介紹信,在華北、東北和華東地區,踏遍了十幾個省市,專訪了30多位專家,始終沒有找到一家能封閉獨立研制燃燒室殼體的廠家。無奈之下,只好把殼體圖紙化整為零,誰家能干這個零件或部件,誰家能干這一道工序就委托誰家干,與其簽訂外協加工協議。
每周向錢學森匯報
如期交付發動機
1967年6月,發動機的試制工作按照工藝路線全面展開。先后投產兩個批次共6臺試驗件。研制進度十分緩慢,問題很多,到1967年底,6臺產品僅有1臺達到設計驗收水壓指標要求。沒有合格的燃燒室殼體,發動機的所有地面試驗工作都無法進行。
此時,陳克明已被任命為駐211廠設計組組長,壓力很大。錢學森副部長要駐廠設計組每周向他匯報一次第三級發動機的研制情況。陳克明說,錢老一邊仔細聽匯報,一邊記筆記,不時提出問題,問得最多的是:這種事情你們設計時怎么考慮的?聽完匯報后錢老說,這種新鋼材只是在實驗室做過小型容器試驗,沒有進行工藝擴大試驗,直接上產品試制,沒有按程序辦事,違背事物客觀規律,出現這種情況一點兒也不奇怪。
錢學森告訴科研團隊人員,千萬不要把安全系數都放在設計者自己的口袋里,應該給新材料、新工藝留有必要的加工余量。“要不然設計再好,指標再先進,可是中國人生產不出來,外國人也決不會為我們生產,我們的設計有什么用處?”錢學森說。
之后,設計組全體人員一律停止休假,除少數人在家蹲守外,其余人員全部下廠技術交底,跟班生產,參加三結合攻關。凡是院內有條件做的試驗全部做了。院內無法做的試驗,委托部內單位協作完成。1969年6月,院領導決定按原計劃交付一臺正式發射“東方紅一號”用的發動機,再備份一臺。7月6日,兩臺發動機運到了北京211廠總裝車間。
提前一個月前往發射場
總理三度指示
陳克明說,1970年3月27日,實驗隊一行18人乘專列從呼和浩特出發前往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從4月1日起,按照技術陣地檢測工作程序表,第三級運載火箭的準備工作全面展開。在技術陣地經過12天緊張而有序的工作,全系統通過了三次總檢查,已經具備了轉場的條件。
又過了2天,周總理給原國防科工委打電話:“中央同意發射衛星計劃安排。批準衛星、運載火箭轉往發射陣地。到發射陣地后,一定要認真地、仔細地、一絲不茍地、一個螺絲釘也不放過地進行檢查測試。把每天的測試情況及時向我報告。”
就在這天晚上9時36分,“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震耳的隆隆聲中離開發射臺,緩緩上升,噴出幾十米長的火焰,光輝照人,火箭越飛越快,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直沖蒼穹。這些“東方紅人”目送“東方紅一號”告別地球飛向太空。接著不斷地聽到各地臺站向指揮中心的報告。“晚9時48分聽到‘星箭分離正常’、‘觀察傘打開正常’、‘衛星入軌’的報告,壓在我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已經落地。當時高興的心情無法用語言表達。我們都沸騰起來,盡情地歡呼、跳躍,相互熱烈握手、擁抱表示祝賀,許多人激動得熱淚盈眶。”說到此時,當時的情景仿佛還在陳老眼前。
載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導航
——“十三五”期間我國航天重大工
程將全面推進
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聞發言人王中陽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從載人飛船、太空空間站、月球和火星探測、對地觀測、空間科學、北斗衛星導航等多個方面推進航天重大工程建設;同時加快軍民融合發展,讓航天技術更好更快地服務經濟和民生。
——載人航天工程。今年,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2017年,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2018年前后,將完成研制并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
——探月工程。2017年,“嫦娥五號”飛行器將發射并完成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屆時,我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自主掌握月球探測返回技術的國家。2018年,將研制并發射“嫦娥四號”飛行器,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火星探測。我國計劃于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一步實現“繞、落、巡”工程目標,對火星進行著陸巡視探測工作。
——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研制發射“高分六號”、“高分七號”等5顆衛星,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建設,實現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和高光譜分辨率的觀測。
——空間科學與應用領域。今年,將發射我國首顆空間天文衛星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和X射線脈沖導航衛星,使我國天文學在高能天體物理領域實現地面觀測到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式發展,建立大尺度時空基準。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我國將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二號全球組網系統,形成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服務的能力。
此外,我國將從推進航天技術轉化和發展衛星應用產業兩個方面著手,推動空間生物等特色產業,拓展促進具有航天特色的信息服務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加快軍民融合,真正實現空間技術發展惠及民生大眾。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