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揚航天精神 深入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摘要:駐馬店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 王愛蓮 國務院日前批復,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首個中國航天日將以“航天夢、中國夢&rd
駐馬店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 王愛蓮
國務院日前批復,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首個中國航天日將以“航天夢、中國夢”為主題。設立“航天日”是航天文化“社會化”的重要一環,借助這樣一種富有儀式性的節日,國人尤其是青少年可以更近地接觸、感知和了解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發展歷程與未來走向。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這一開天辟地的歷史性時刻,無疑值得所有中國人永遠銘記。事實上,在中、美、俄世界三大航天強國中,美國和俄羅斯早已設立了本國的“航天日”或者“宇航日”。眾所周知,航天事業是一個國家高科技產業的集中體現,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象征。
我國航天事業與普通民眾之間,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隔膜與疏離。尤其在青少年群體中間,我國航天事業知識科普輻射力尚顯不足,亦沒有形成體系性的科學啟迪機制,對于培養航天事業后備人才以及全民關切航天事業發展的科學文化,構成一種隱形的障礙。所以,就需要我們以“航天日”為契機,大力進行科普宣傳,讓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可以更貼近地接觸、感知和了解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與未來走向,潛移默化之中涵養對航天的熱忱和對太空探索的興趣,無形中營造一種厚重的科學精神與航天文化。
《中國科協科普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到2020年,建成適應全面小康社會和創新型國家、以科普信息化為核心、普惠共享的現代科普體系,科普的國家自信力、社會感召力、公眾吸引力顯著提升,實現科普轉型升級。以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社區居民等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持續提升,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0%,達到創新型國家水平。現階段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只有6.2%,距離超過10%的目標仍有一定的差距,農村、偏遠、欠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等地區公眾的科學素質明顯偏低,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這就亟待我們全面創新科普工作,加強科普信息化建設,提升科普整體水平,實現我國公民科學素質跨越提升。我們要以“航天日”為契機,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以“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為載體,深入開展以“航天夢、中國夢”為主題的系列科普宣傳活動。
一、強化主題科普宣傳,營造濃厚科普氛圍
根據新形勢和人民群眾對提升科學素質的新需求、新愿望,把科普工作滲透到群眾日常生活中,圍繞群眾關注的重點,特別是航天科技、食品安全、低碳生活、應急避險等熱點問題,以“科技宣傳周”、“全國科普日”、“開放日”、“流動科技館”等活動為載體,深入學校、社區、農村開展廣覆蓋、多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向公眾全面普及航天科普知識;開展免費的航天科普開放日活動,充分利用老樂山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動中心、天文觀測站等科普教育基地,積極推出與航天主題相關的科普展覽或科普宣傳教育活動,發揮科普宣傳教育陣地的作用;邀請專家舉辦“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報告會,向五大重點人群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宣傳航天科普知識,激發全社會對航天科技知識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努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二、搭建科普信息化平臺,推動科普傳播方式創新
市科協將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搭建科普信息化平臺,推動科普傳播方式創新。一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媒體和傳統媒體,廣泛開展宇宙、航天等科技知識的傳播。積極拓寬網絡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科學傳播渠道,運用駐馬店科協科普微博、政務網站等新媒體宣傳平臺,集中展示科普文章、科普視頻和科普微博,向公眾集中宣傳科技前沿信息。二是大力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工作與信息化的融合發展。依托與駐馬店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大驛站》和《天中科技》等電視節目,圍繞科普要聞、航天科技、健康養生、霧霾防治、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定期播放科普知識宣傳片;創新科普的精準化服務模式,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采集和挖掘公眾的科普需求數據,洞察和感知公眾科普需求,定向、精準地將科普信息資源送達目標人群,推動科普信息在社區、學校、農村等落地應用。三是推動科普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同步發展。在鞏固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基礎上,逐步向社區游園、休閑廣場的LED顯示屏等戶外媒體擴展,通過科普信息大屏、LED顯示屏等傳播媒介,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全方位、動態化展示科學知識。
三、滿足公眾需求,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市科協將圍繞重點人群,按照公眾需求,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一是圍繞未成年人素質教育,積極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學素質網上知識競賽、大手拉小手、科技夏令營等各類科學實踐活動,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繼續組織全市中小學生參加中國科協舉辦的高校科學營活動,選拔優秀高中生進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國內名牌大學,與名家大師對話交流、參觀重點實驗室及科研場所、參加科技社團活動、體驗校園生活,幫助學生了解前沿科技知識。二是開展“科普入鄉村”和“農村實用人才創業示范”等活動,在農村廣泛開展科普知識講座和專業技術培訓班,努力提高農民獲取科技知識并依靠科技發展生產和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三是著力提升職工技能和培養職工創新創造能力,扎實提高城鎮勞動者的科學素質。以昊華駿化、中集華駿、天方藥業、十三香集團等企業科協為依托,利用技工學校、職業院校等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四是舉辦領導干部大講堂和專題講座,對全市各級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進一步增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和科學決策水平。五是利用社區活動室、社區老年大學、文化廣場、市民活動中心等陣地,舉辦科普講座、科普展覽、科普文藝會演等科普宣傳活動,向社區居民宣傳科普知識,促進社區居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四、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科普設施資源共享機制
以建設基礎科普設施為抓手,以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為目標,大力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市人口密集的小區和街道小游園建設科普宣傳欄和科普畫廊,廣泛宣傳科技常識、節能減排、科學飲食等科普知識,推動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風尚。同時,加大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的工作力度,努力把更優質的科普資源引向農村、引向基層、提高科技知識在全社會的傳播速度和覆蓋廣度。目前,駐馬店市流動科技館已在泌陽縣、上蔡縣、西平縣巡展,使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感受到了科技魅力,激發了科學興趣,啟迪了科學智慧;要大力推動科普場館的建設和開放,支持、鼓勵科普場館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目前,我市科技館建設工作已進行了選址,現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下一步,市科協將積極協調有關方面推動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場館的科普教育功能,并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科普宣傳效果,不斷增強基層科普設施的科技傳播與普及力度,建立科普設施資源共享機制,搭建科普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創新科普活動和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能力和效果,不斷滿足廣大公眾的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設立“航天日”對展示我國航天科技事業取得的成就,向全民普及科學知識,形成崇尚科學、崇尚創新、崇尚探索的社會風氣,尤其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探索和求知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市科協將以設立“航天日”為契機,大力弘揚航天精神,深入開展科普宣傳,不斷創新思路、創新機制、創新舉措,力爭通過開展科普宣傳工作,推動科協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為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實現駐馬店富民強市加快崛起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