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過一種有詩意的閱讀生活
摘要: 數據來源:國家社會科學項目《當前社會“文學生活”調查研究》 【編者按】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每年此時我們都會認真探討閱讀的意義,之
數據來源:國家社會科學項目《當前社會“文學生活”調查研究》
【編者按】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每年此時我們都會認真探討閱讀的意義,之于個人、之于社會、之于民族。今年,我們約請文學、教育、企業、體育、藝術等多個領域的代表人物,請他們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談對于閱讀的理解。
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能感受到一種力量,即便在黑暗中也依然能夠通過閱讀感受到光明與希望的力量。更感受到一種向往,對于有詩意的閱讀生活的向往。
來吧,一起走近他們的閱讀人生,體會閱讀的美好。
讓讀書成為習慣
邱 勇:清華大學校長
讀書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讀書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最重要的是提升文化素養。讀書價值的實現從根本上依賴于個體讀書習慣的養成,這對年 輕人來說是一生受益的事情。作為社會的精神文化高地,每一所大學都應是一個書香校園,讓年輕人在濃厚的讀書氛圍中健康成長,并把這種書香傳遞滲透到社會, 發揮文化引領作用。
去年7月,我在給2015級新同學的錄取通知書中贈送了一套書——《平凡的世界》。這是我作為校長送給學生的第一份 禮物。在我看來,考上大學對于新生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在大學階段他們要學會思考,學會獨立面對挑戰,因此我希望他們養成讀書的習慣。令我感到驚喜的 是,同學們不但沉下心來閱讀了《平凡的世界》,而且還寫了讀書感悟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看了他們的讀書感想后,我也深受啟發和感動。學校將他們的讀書感悟 匯集成冊,并以“續寫歲月的傳奇”為題正式出版。
世界一流大學必須在思想文化上發揮引領作用。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文化建設是 一項重要任務。實際上,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最難的就是文化建設,差距最大的也是文化建設。好的大學應該有好的校園文化和優秀的傳統,讀書也應該成為一種傳 統。2001年,楊絳先生將錢鍾書和她的全部稿費和版稅,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獎勵那些愛好讀書、讀“好書”多、引領讀書風尚的學 生。15年來,幾百位獲獎的同學成為校園良好讀書氛圍的積極推動者。
推動學生熱愛讀書、勤于思考,有利于建設一個更加人文的大學。清華 大學即將迎來105周年校慶,大家很快就會在清華園中看到一批露天安放的新椅子,這些椅子都是清華校友捐贈的,每一把椅子都有一個故事,它們不僅承載著文 化和傳統,更重要的是為同學提供了一個坐下來讀書的場所。我相信,在書香校園的環境中,我們的同學會通過讀書“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有閱讀更美好
朱永新: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民進中央副主席
前不久看到網友說的一句話:“不翻書,生活就會給你翻臉”,頗有感觸。是的,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不讀書,就少了深度學習他人的機會,就會少了對生活的思考,少了生活的智慧與藝術,生活就會對我們“翻臉”。
讀書為什么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閱讀能夠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立體的世界。正如美國文化人類學者哈維蘭所說:“好的閱讀對于心靈就像優質的眼鏡對于眼睛一樣,它可以使你看到生活的細微之 處”。我們看到的世界總是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閱讀,就是幫助我們看世界的眼鏡,也是幫助我們看自己的鏡子。讀基辛格的新著,我們就理解了為什么世界秩序 “永遠需要克制、力量和合法性三者間的微妙平衡”。讀弗洛伊德的著作,我們就發現了人其實有三個“我”:本我、自我與超我。走進偉大的著作,如與大師面對 面,借他們的慧眼更好地發現世界的奧妙,這正是閱讀的魅力所在。
閱讀,能夠讓我們擁有生活的勇氣。白巖松前不久在與龍永圖對話時說: “讀書久了你總會信一些什么,信一些什么就有了敬,有了畏。”其實,“信”就是生活的勇氣,生活的信心,生活的信念。人是需要有信仰,有敬畏心的。讀書會 讓人知道世界的深奧,會讓人明白自己的無知與渺小,會讓人產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礎。這一切不需要刻意而為,會在讀書中自然而然形 成。我大學時,曾讀過日本醫學改革家德田虎雄的著作《產生奇跡的行動哲學》。這本書讓我知道,理想是人前行的燈塔,而行動才能把理想變成現實。我發起的新 教育實驗,之所以堅守理想主義與行動哲學,與這本書有著直接的關系。
如何通過閱讀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要選擇優秀著作。德國作家黑塞 說“只有當書籍將人帶向生活、服務于生活、對生活有利的時候,它們才擁有了一種價值”。開卷即有益的時代已過去,在泥沙俱存、良莠難分的海量圖書面前,我 們需要認真選擇值得閱讀的書。訣竅,就是選擇經過時間的洗滌依然熠熠生輝的書。
齊邦媛老人85歲時出版《巨流河》,她希望自己離開世界時仍是個讀書人的樣子。讀書人生最美的狀態,能夠把這個姿態和狀態定格多久,就擁有了多久的幸福與美好。
讀經典的書
曹文軒: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閱讀究竟有怎樣的意義?
以猶太人為例。猶太民族誕生了許多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人,貝多芬、馬克思、卓別林、畢加索、愛因斯坦……一個人口不多的民族,為什么會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勤勞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閱讀。
猶太人已將閱讀神圣化。他們不會把書柜放在床的尾部,不能讓腳對著它,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褻瀆,書柜只能放在床頭的位置。小孩剛懂事時,父母就將《圣經》涂蜂蜜讓小孩去舔,讓孩子意識到書本是“甜”的,從出生起培養對書的親近感。
這些細節都告訴我們閱讀與一個民族的偉大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從國民閱讀抓起。
遺憾的是,當下,盡管國家已反復提倡閱讀的重要性,但許多成年人還是不愛讀書,你跟他探討閱讀的意義,卻無法將他從麻將桌上拉下來。當然,我們還是抱著希望,那就是,當成年人打麻將的時候,他們還能夠想起來,掉過頭對兒子大喝一聲,“看書去!”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當我們探討閱讀意義的時候,還有一個問題同樣十分重要,那就是讀什么書。現在出書的門檻很低,想寫書和想出版已經變得非常容易。另外,商業化的巨大利潤 誘惑導致作家不能沉浸下來好好寫書、寫好書。我曾經說過,“商業利潤像一條狗一樣,攆得我們不停地往前跑,往金山跑、往銀山跑”。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就 要冷靜地去探討和重視圖書的選擇。
對此,我常說三句話。一是,天下的書分為兩種,一種是用來給孩子打精神底子的,一種是打完精神底子之 后再讀的。老師和家長們應該鼓勵孩子先讀那些打精神底子的書,那些書,是真正幫助孩子們奠定世界觀與人生觀的,是幫助孩子打好人生基礎的。二是,人有人 脈,地有地脈,文有文脈。書也分為有文脈的書和沒有文脈的書。今天許多孩子手中的書是沒有文脈的。這些書對他們的成長和寫作都無益處。三是,書可以分為經 典的和非經典的。托爾斯泰的書、魯迅的書、《紅樓夢》這些都是經典的。我不是說孩子只能讀經典著作,只是說要想打好閱讀的底子、打好人生的底子,就應該盡 量讀經典的書。把這三個提示送給大家,希望為青少年閱讀提供借鑒。
建設書香國家
萬選蓉:中國關工委專家委員會委員 《漂亮媽媽》原型
閱讀會讓心靈得到滋潤。
我的父親是日本留學生,是一位著名的醫生。他不懂教育,但他懂得用最精華的文學作品來豐富我們。
我4歲以后,爸爸給我和兄弟姐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老師姓趙,云南大學歷史系學生。每到周六,趙老師都會受父親囑托給我們講世界名著,像《安徒生童話》 《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老師會選擇適合我們年齡段的故事來講。講到《丑小鴨的故事》,她會讓我們注意最后一句話:“大家都覺得它很美麗,都夸獎 它,它害羞地低下了頭,但是一點兒也不驕傲。”在老師的引導下,我覺得這個丑小鴨真好,它脫離了丑陋之后仍然是那么謙虛。我很喜歡這個童話,反復看了很多 遍。童年時的閱讀,也奠定了我一生熱愛文學的基礎。
如何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讀物?兒童向往天真的、美妙的、正向的、善良的、神奇的,要用 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讓他們閱讀。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我的竅門是讀經典。經典是不朽的,我們要讓孩子在適合的年齡段閱讀經典,從大家公認的優秀作品 中汲取能量。就像我幫助我的兒子在小時候戰勝失聰的生理障礙,鼓勵他積極面對生活時,我會讓他去看《丑小鴨的故事》。讓他懂得,盡管是在苦難中長大,但不 能停止對美好的向往與追求。
當然,閱讀是要分階段的,不同年齡段適合不同的書目。教育應該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由易到難,閱讀也要循序 漸進。可以將粗讀和精讀結合起來。有些書粗讀就可以,有些很好的書要精讀、復讀、再讀。對兒童來說,“丑小鴨”這樣的書就要精讀,推敲個中細節。為什么要 這么寫?安徒生怎么會寫出這么美的鄉村?要鼓勵孩子認真琢磨。
我們常常講“書香門第”,意味著一個家庭有知識、有文化、有教養。我們更希望我們的國家也是書香國家,那將讓我們的孩子受益無窮。
獲得前行的力量
董明珠:格力電器董事長
在我看來,閱讀就像與智者對話,可以從中獲得知識,提高技能,汲取經驗,解除疑惑,還可以豐富自己、完善自己。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不同階段,在不同階段會讀不同的書,我的人生也是如此。小時候,家里經濟條件不好,買不起多少書,就和同學們交換各自擁有的愛書。 那個時期,我喜歡閱讀一些文學書籍。長大后,我愛讀一些名人傳記類和歷史類書籍。再后來,因為職業和工作崗位的變化,開始閱讀政治經濟類以及企業管理方面 的書籍。
閱讀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開闊了眼界,而且豐富了我的人生體驗,提高了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閱讀幫助我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讓我一生都受益匪淺。
走上企業管理崗位之后,閱讀的時間變少了。不過我仍會盡量利用工作間隙去閱讀和思考,從書籍中尋找靈感,汲取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
現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類新媒體和電子出版物層出不窮,很多人開始用瀏覽網上的信息替代閱讀。我認為這是一個需要警惕的現象。因為網絡信息大多 是碎片化的,而且缺乏嚴謹的治學精神。如果過度依賴網絡信息,而不再閱讀經典,遠離“大部頭”,就難免會人云亦云,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會失去創新與 突破的能力。
在格力,我反復提倡學習、研究之風,在職工生活區建立閱覽室,號召大家捐出一本書,不僅鼓勵員工多讀書,讀好書,更支持他 們挑戰自我、突破自我。格力也正是因為擁有一支好學上進、不畏困難的職工隊伍,才誕生了13項“國際領先”的技術,收獲了2萬多項專利,獲得3次國家科技 進步獎,成功跨進了世界500強。從閱讀中,我個人以及我的團隊均受益無窮。
當然,我們也不能光從書籍中汲取養分,還應該把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悟、所獲沉淀為文字,分享出來,為他人創造價值。唯有如此,我們的社會和國家才能持續進步。
值此世界讀書日,希望更多的人熱愛讀書,也希望更多人通過讀書,鼓舞智慧與心靈,獲得自信前行的力量。
南瓜的魔法
趙蕊蕊:女排前國手 退役后曾出版科幻小說
有人曾對我說:你真堅強,換作我絕對沒你那么堅強,我肯定早就受不了這種苦而放棄了。我搖了搖頭,笑著說:不是你不夠堅強,而是你還沒遇到能讓你堅強起來的挫折罷了。是的,對我而言,在面對挫折的時候,閱讀給了我力量。
2004年,受傷沒多久,有球迷送給我一本《哈佛家訓》,內容震撼心靈。那個時候,病痛折磨著我,加之雅典奧運會在即,精神壓力很大。我記得書中有一個 故事叫《南瓜的力量》。有科學家拿一個鐵箍把南瓜包住,看它能抵抗多大的力量。科學家預計能抵抗500磅,南瓜超出他們的想象,把鐵箍繃壞了。科學家加了 更重的鐵箍在上面,之后南瓜長得更粗壯。研究結束,它總共承載了超過5000磅的壓力,最后是因為強大的反作用力南瓜才裂開。科學家切南瓜根本切不動,里 邊的纖維為了突破重重鐵箍的壓迫,長得無比堅韌牢固。南瓜已經無法食用,它的根莖連同根須已遍布了整個花園。
我當時就受到啟發,人類的潛能遠遠大于自我認知。于是我告訴自己,別因為目前做不到的就輕言放棄。其實每個人的潛能都無限大,需要有足夠的樂觀與自信。正是這些精神力量鼓舞我戰勝傷痛,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磨礪。
還有人問我,如何堅持一邊訓練一邊看書?時間從哪兒來?其實這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事,我們的主業是訓練,回來以后是做治療,做康復。只要不影響休息和訓練,剩下時間都可以自己安排,而看書其實并不需要專門抽時間,只要你想看,總會有時間。
閱讀對我后來的寫作也很有幫助。有人說,寫書就是自己給自己“設圈套”。構思故事時,要解開一個局,另外再設一個局,如何解局?如何讓故事繼續發展,都要巧妙設計。漫畫書的畫面感、偵探小說里的邏輯,還有恐怖小說的一些環節,都會給我帶來啟發。
閱讀,為我的創作提供了營養,如今,我也希望通過我的作品,為更多的讀者帶去人生的啟迪。
享受閱讀依賴癥
韓 延:青年導演 代表作《滾蛋吧!腫瘤君》
對我來說,閱讀習慣的形成,應追溯到初中。那時,家里放著很多很老很舊的書,閑暇之時,我會翻開閱讀。《呼嘯山莊》《茶花女》《堂吉訶德》《罪與 罰》……盡管讀起來還似懂非懂,但我還是很享受一會兒鉆進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一會兒又被雨果扔進了“悲慘的世界”的感受。朦朦朧朧中能感覺到,打開 書,就打開了不同的人生。
就是從那時起,對閱讀的興趣和對文字的好奇,慢慢奠定。我也逐漸轉向有選擇的閱讀,余華、池莉、王安憶,再從 他們的書中循到錢鍾書、博爾赫斯、馬爾克斯,再從他們那兒循到卡夫卡、川端康成……就這樣,跟著偶像去讀他們偶像寫的書,我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而且永遠 不用在讀這個作者還是那個作者間遭遇“選擇困難癥”。
后來,我進入中央戲劇學院學習導演,開始大量閱讀戲劇類、電影類的理論或工具書, 慢慢疏遠了文學。2003年左右,看到了一部叫《綠茶》的電影,我總覺得劇情有些熟悉,后來才恍然想起,它改編自一篇名為《水邊的阿狄麗娜》的小說,而那 篇小說,正是我在高中時讀過并且很喜歡的一個中篇,從那之后,我意識到,文學類的閱讀對于導演的創作非常重要,它可以啟迪導演的創作靈感,為導演的創作沖 動提供有營養的土壤,我開始恢復了文學閱讀習慣,并一直把這個習慣保持至今。我把當年一知半解的那些名著重新閱讀,并會特別注意那些天才作家們如何寫人 物、如何敘事、如何去結構一個故事,這種閱讀對我的創作幫助非常大。
任何創作者都會有瓶頸期,我很少為創作瓶頸而煩躁郁悶。通常我會停 下來一段時間,然后漫無目的地去閱讀,其實閱讀的內容與創作本身毫無關系,可在這些偉大的作者的陪伴下,我每次都可以僥幸渡過“難關”。我現在懷疑自己有 點閱讀依賴癥。有時工作忙,連續幾天沒空看書就會有些六神無主,眼神呆滯,內心惶惶然。而能治這種病的唯一的藥劑,恰恰正是閱讀本身。
開卷有益,盡情地去閱讀吧!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