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風潮席卷而至 閱讀將走向何方?
摘要: 原標題:“數字化”風潮席卷而至 閱讀將走向何方? 中新網北京4月21日電(上官云)“2015年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連續七年持續上升”,18
原標題:“數字化”風潮席卷而至 閱讀將走向何方?
中新網北京4月21日電(上官云)“2015年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連續七年持續上升”,18日,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公布,其中的這一結論迅速引發人們對“淺閱讀將繼續盛行”、“閱讀走向何方”等問題的討論。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采訪時指出,未來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仍然會持續增長,我們要適應這種趨勢,把優質閱讀內容變得適合于數字化傳播,“只要方法得當,數字化閱讀的內容可以‘深起來’”。
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歷年變化趨勢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供圖
現象: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連續七年持續上升
關于數字化閱讀,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達到64.0%;其中,2015年中國成年國民手機閱讀接觸率達到60.0%,日均手機閱讀時長首次超過一小時。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用“增長迅速”來形容這一變化。
“數字化閱讀方式包括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等。數據顯示,2015年,有接近五成的國民通過電腦上網,有約66%國民通過手機上網,手機上網比例明顯增加。”魏玉山表示,在對手機閱讀內容作出進一步細分后,比例最高的是微信閱讀。
魏玉山介紹,2009年,當“國民閱讀調查”第一次將“數字化閱讀”納入其中時,當時只有24.6%的人有數字化閱讀行為;2015年,這個比例為64%,“成年國民上網比例的提高是數字化閱讀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手機閱讀迅速發展”。
此前,曾有網友表示,飽受詬病的“碎片化閱讀”蔓延,是受到了數字化閱讀方式的影響,“微信閱讀”則讓這種情形更加嚴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認為,二者確有關聯,但并無必然邏輯關系,“數字化閱讀方式中,肯定有碎片化內容,但也有使用電子閱讀器等讀書的情形存在,‘淺’與‘深’的閱讀是同時存在的”。
微信閱讀群體通過手機微信進行的活動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供圖
討論:新興數字化閱讀方式的優與劣
的確,伴隨著數字化閱讀方式的興起,與之相關“淺閱讀”、“閱讀內容蕪雜化”等問題便陷入了不停地討論之中,人們的態度也不盡相同。
本月19日,就讀于北京某大學的小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著移動互聯網興盛、普及,會有越來越多地人傾向于選擇數字化閱讀方式,年輕人中更為普遍,“我和很多同學已經習慣了‘數字化’,有時候就連參考書也會想找電子版”。
“數字化閱讀方式帶來的即時性、便捷性,傳統閱讀方式難以比擬。”小王表示。
另一位年輕的母親則對“數字化閱讀”持否定態度。她認為,這會使人接觸到大量流傳于網上的垃圾信息和文章,如果孩子們接觸到后沉迷其中,說不定會造成不好的后果。
“去圖書館看書的傳統閱讀方式,讀者能夠集中時間精力。況且,紙質書出版質量也有保證。”這位母親表示。
北京市民李小姐則提出了一個折衷的觀點:“‘數字化’只是閱讀媒介,喜歡哪種閱讀方式,還要看實際需要以及個人愛好,不能一味用好壞來評判”。
手機閱讀接觸率歷年變化趨勢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供圖
展望:數字化風潮之下,閱讀走向何方?
從PC端到手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數字化、屏幕化,數字化閱讀接觸率上升也就成了必然結果。那么,面對這種趨勢,我們通常意義上的“閱讀”又該走向何方呢?
早前,由于條件所限,只有相對優質的內容有機會出版傳播,即傳統圖書出版,那也是人們的主要閱讀對象。徐升國分析,在數字傳播高度便捷化的背景下,信息內容的生產、傳播能力都被極大釋放了,“門檻降低了,內容自然會有好有壞”。
“對數字化情境下的閱讀,我們要思考如何幫助人們選擇優質內容,并將其廣泛傳播出去。”徐升國表示,人們對好東西的追求是永恒的,尤其在“信息過載”的背景下,“時間”變得稀缺,“這種情況下,迅速為大家找到好的閱讀內容,成為提升國民閱讀質量的機會”。
在徐升國看來,不管是采取機器智能化還是人工的優選方式,就政府、行業來說,都可以考慮建立新媒體傳播機制,建設適于優質內容傳播的公共服務平臺,為人們提供免費服務。
“未來,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仍然會持續增長,我們要去適應這種趨勢,把優質閱讀內容變得適于數字化傳播,只要方法得當,數字化閱讀的內容也是可以‘深起來’的。”徐升國笑稱。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新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