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瓦房村民奔向致富路
摘要:瓦房杳然無處尋 空余老槐話滄桑趙瓦房村民奔向致富路日子越過越美 心情越來越舒暢 □晚報記者 許 靜 文/圖 本報訊 瓦房杳然無處尋,空余老槐話滄桑
瓦房杳然無處尋 空余老槐話滄桑
趙瓦房村民奔向致富路
日子越過越美 心情越來越舒暢
□晚報記者 許 靜 文/圖
本報訊 瓦房杳然無處尋,空余老槐話滄桑。
確山縣瓦崗鎮鄧莊村趙瓦房村坐落于老樂山腳下的一條深溝里。村子不大,也就50來戶人家。記者到達時,夕陽西下,暮色漸起。幾位老太坐在路旁忙活著。
村邊有4棵老槐樹一字排開,樹枝上掛著牌子,盤根錯節、蒼干虬枝。其中一個牌子上寫著:樹名: 國槐 。 樹齡,450年。一名老人告訴記者:“這種國槐是哪朝哪代、何人栽種的誰也說不清。牌子上說450歲,恐怕1000歲還不止呢。”
記者問:“都過了農歷三月三了,這些樹還不見發芽,怎么回事?”“再過幾天,就該發芽了。到了夏天,國槐枝繁葉茂,下雨不漏、日光不透,旺得很!”那名老人說。
記者又問:“風風雨雨數百年,這老槐樹咋就平安地活下來了?”老人說:“它們是鎮村之寶,沒有人傷害它們。再說,樹大成仙,誰敢動它啊!”
記者隨后采訪了鄧莊村黨支部書記孫雙喜。 他說:“古時候,村里有一戶姓趙的男子吃苦耐勞、踏實能干,漸漸富裕起來。有一年,這戶人家在村中蓋了一所大瓦房,在附近村子的眾多茅草屋中鶴立雞群。于是,村人便拿 ‘趙瓦房’做了村名。”
據孫雙喜介紹,以前趙瓦房村閉塞、地少,發展緩慢。上世紀90年代,村里還沒有幾輛自行車。改革開放以后,省道、國道、高速路修到了家門口,趙瓦房人漸漸富起來了。尤其是近幾年,老樂山實施綜合開發,又讓趙瓦房人趕上了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如今,趙瓦房人大都在老樂山景區工作,每家都蓋起了寬敞明亮的平房,大部分村民還買了轎車,日子越過越美,心情越來越舒暢。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