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動真格”?
摘要: 資料圖 新華網北京4月19日電(記者 陳曉宇)4月12日,天津市召開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部署會議,確定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路線圖與時間表。4月15日,北
資料圖
新華網北京4月19日電(記者 陳曉宇)4月12日,天津市召開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部署會議,確定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路線圖與時間表。4月15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保局印發《北京市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這意味著北京市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正式啟動。按照北京市的改革進度工作安排,人員改革過渡將在5月底前完成,今年北京市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任務也將在10月底前完成。進入四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云南省等多個省市相繼召開工作會議,啟動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這是自2015年8月份,國務院常務會部署決定,將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在全國全面推開以來,按照國務院要求,掀起的首輪“改革”熱潮,隨著各地中小學職稱制度改革的相繼啟動,各地改革時間表、路線圖、具體操作方案也陸續發布,意味此項改革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中國中小學職稱制度改革正式進入“實戰”,改革開始“動真格”。
中小學職稱制度改革“改什么”?
現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始于1986年。本次改革健全了職稱層級,改變了原來中學教師最高等級為副高級、小學教師最高等級為中級的規定,將中小學教師職稱等級最高設置到正高級,打通了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此次改革后,中小學教師職稱等級將統一設置為: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助理級和員級,對應的職稱名稱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和三級教師,分別與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等級相對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曾天山告訴記者,教師職稱評定的,目的是為了更多地給予優秀教師鼓勵與尊重,提高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地位,激勵更多優秀人才長期從教。此前的中小教師職稱制度多年來在實際運用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比如中小學分段評級,而改革后建立起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稱體系,職稱通用之后,體系更加科學。另外,未改革前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中學教師最高只能被評上副高級職稱,而小學老師最高僅為中級職稱,這對于中小學教師職業發展而言,存在著一定上升的壁壘,改革后,將打破這種“壁壘”,對于基礎教育的人才吸引,不言而喻。
記者從對北京市公布的方案梳理中發現,北京市本次改革將原來相互獨立的中學、小學教師職稱系列統一設置為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在中小學(幼兒園)新設正高級教師職稱。據悉,北京市此前已經在西城區、朝陽區等地進行了先行試點,而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稱體系同樣的出現在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的改革方案中。
教師職稱評審輕“學歷”重“實績”
國務院常務會議對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的要求是修訂評價標準,注重師德、實績和實踐經歷,改變過分強調論文、學歷傾向,并對農村和邊遠地區教師傾斜。
曾天山認為,從前的職稱評定看重的是課題、論文,其標準更多的是像高校看齊,而改革后,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將更關注“教書育人”,努力建立把職稱評定與教育教學實踐、教師年終考核等方面相集合的四位一體的職稱評定制度,這樣對于中小學教師職業成長將會更加有力。
而在本輪公布的各省方案中,我們可以發現,北京市最受輿論關注的是“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再作為中小學教師申報職稱的必備條件”。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一位工作在教學一線的中學語文教師。她告訴記者,她認為職稱評定需要“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完全沒有必要,當今時代,計算機應用對教師而言是基礎技能,像板書一樣,難道我們評職稱還需要“書法資格證”嗎?對于“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再作為中小學教師申報職稱的必備條件”這一條,她表示支持。
各省市今年為何“扎堆”公布政策
此前,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現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存在著等級設置不夠合理、評價標準不夠科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與事業單位崗位聘用制度不夠銜接等問題,廣大中小學教師要求改革的呼聲很高,改革引導教師更加注重師德素養,更加注重教育教學業績,讓廣大教師潛心教育教學工作,克服了“論資排輩”、“熬年頭”的現象。
人社部、教育部進行了兩輪改革試點,特別是擴大試點共涉及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09個地級市,11萬余所中小學校(含幼兒園),387萬名中小學教職工。擴大試點過程中,329.3萬名中小學教師進行了職稱(職務)過渡,按照新的評價標準和辦法新晉升正高級教師806名,高級教師3.98萬名。目前,改革擴大試點已全面完成,總體平穩順利,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此背景下,各省市推出適應本地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條件已然成熟。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