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建成以水稻為研究對象的數據庫
摘要:原標題:數據平臺讓水稻更易“讀懂” 以水稻為研究對象的數據庫 [導讀] 水稻生物學數據庫眾多、信息量大,但大多是生物學原始數據.中國水稻研究所鄂志國、王磊
[導讀] 水稻生物學數據庫眾多、信息量大,但大多是生物學原始數據.中國水稻研究所鄂志國、王磊、莊杰云等創建了“國家水稻數據中心”(http://www.ricedata.cn/),讓難題迎刃而解。
數據平臺讓水稻更易“讀懂”
科技日報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馬愛平)水稻生物學數據庫眾多、信息量大,但大多是生物學原始數據;國內傳統種質資源數據庫鮮有二次開發功能;國內缺少整合多學科數據的集成性數據庫……如何從海量數據中挖掘有用信息提供給農業科研工作者,一直是個難題。中國水稻研究所鄂志國、王磊、莊杰云等創建了“國家水稻數據中心”(http://www.ricedata.cn/),讓難題迎刃而解。
經過10多年的建設,該平臺已發展成為一個以水稻為研究對象,融貫多學科的綜合性數據庫。其所載內容已被他人引用超過350次,它以網站形式為用戶提供信息,日訪問IP數超過500個,在國內外農學類信息系統中,訪問量名列前茅。
據悉,研究人員開發系譜數,創建中國水稻品種及其系譜數據庫,收錄國內外水稻品種和育種材料等數據近1.5萬份;構建優異稻種資源數據集和大品種指紋數據集,收集優異稻種資源數據共計5379份。
“本數據庫是國內有關水稻品種資料最全,且唯一帶有系譜追溯功能的數據庫。”中國水稻研究所教授鄂志國說,在系譜追溯分析基礎上,研究人員提出“骨干親本”評價方法,即對同時代育成的種質和同樣的衍生世代進行量化比較,有助于育種家高效選擇親本。
科研人員還創建水稻功能基因數據庫,以文獻析出的方式整合了國內外報道的水稻功能基因2545個;開發出基于瀏覽器的遺傳圖譜生成程序和基因結構圖生成程序,并對水稻產量關鍵性狀相關數量性狀基因座(QTL)進行圖譜整合。
這一平臺收錄水稻相關術語2300多條,開創性地將此系統應用于水稻功能基因數據庫和參考文獻數據庫的管理;將不同學科數據進行有機整合,有助于節省科研人員的跨平臺檢索時間,提高了效率。
截至目前,該數據庫還為國內有需求的科研與教學單位無償提供“目標種質衍生后代批量查詢”等專項科技服務,幫助育種家評判目標種質在育種中的利用價值,高效選擇親本。
馬愛平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