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再引倫理爭議
摘要:原標題:中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再引倫理爭議 [導讀] 中國科研人員對人類胚胎基因進行編輯的研究再次在國際上引發關注。王皓毅補充說,在人類體細胞中應用基因編輯技術
[導讀] 中國科研人員對人類胚胎基因進行編輯的研究再次在國際上引發關注。王皓毅補充說,在人類體細胞中應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疾病治療,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希望國家和社會對于相關研究繼續給予充分支持。
中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再引倫理爭議
專家稱此次研究未超國際學界“劃定范圍”
科技日報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劉園園)中國科研人員對人類胚胎基因進行編輯的研究再次在國際上引發關注。整整一年前,中山大學科研人員的類似研究在國際上掀起巨大波瀾。
這一次,處在輿論漩渦中心的是廣州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使用CRISPR技術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組進行了修改,目的是使其能夠抵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4月6日,該團隊將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輔助生殖與遺傳學》期刊上。
在研究中,該團隊試圖對人類基因胚胎的CCR5基因進行編輯,這種基因與一種細胞受體有關,HIV病毒可以通過它進入T細胞。研究人員使用的是有缺陷的人類胚胎,并在實驗結束3天后銷毀了胚胎。
《科學》期刊4月8日在其官網發布新聞稱,“第二篇與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相關論文發表,引發了關于CRISPR技術的倫理爭議”。2015年9月英國科學家向相關部門申請對人類胚胎基因進行編輯,并于今年年初獲得通過?!犊茖W》期刊官網在報道英國科學家的研究時引用專家觀點稱,基因編輯工具允許科學家從新的角度對控制早期人類胚胎細胞分配的基因機制進行了解。
去年12月,全球基因編輯領域科學家專門就基因編輯技術召開國際會議,會議認為,經過基因編輯的人類胚胎不應被植入女性體內以實現生育目的,但是這一領域的基礎研究不應停止。
“類似研究所引起的爭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國家會有不同程度的反應。”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基因工程技術研究組組長王皓毅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同時,它與國際話語權也有一定關系。”
實際上,在人類胚胎研究方面,中國有嚴格的相關規定,尤其是針對胚胎干細胞的研究,而且規定非常清楚,比如只能使用什么樣的胚胎,這些胚胎只能發育到多少天。王皓毅說:“根據這篇論文的描述,實驗是按照中國相關規定進行的,符合管理規范,也符合目前國際學界對于這一類研究所劃定的范圍。”
同時他強調,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飛速發展,加強法律監管十分必要。“因為讓經過基因編輯的人類嬰兒誕生從技術上講是可行的,必須通過法律法規來阻止一些瘋狂的行為。”王皓毅補充說,在人類體細胞中應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疾病治療,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希望國家和社會對于相關研究繼續給予充分支持。
劉園園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