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 紓解小微企業融資之困
摘要: 新華社記者 楊玉華 姜 剛 過去1年,安徽探索推出“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即市縣擔保機構、省擔保集團、銀行和地方政府按4:3:2:1比例共擔風險,為5000余
新華社記者 楊玉華 姜 剛
過去1年,安徽探索推出“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即市縣擔保機構、省擔保集團、銀行和地方政府按4:3:2:1比例共擔風險,為5000余戶小微企業提供200多億元融資支持,使小微企業貸款獲得率增加5個百分點,新增稅收10多億元。
擔保風險分擔 普惠小微企業
大別山深處的金寨縣是全國知名的板栗之鄉,合益食品公司是當地最大的板栗加工企業。公司董事長潘國霞說,是政銀擔合作解決了擴大規模急需資金的問題。
“擔保集團主動上門服務,擔保費率降了30%,這一項就省了4萬多元。”潘國霞說,過去,農企因缺乏抵押物很難貸到款,都是靠自有資金發展。去年,通過政銀擔模式,安徽省擔保集團給她辦理了一次性“打包擔保”,給予企業單筆不超過1000萬元總額不超過6000萬元的擔保貸款額度。利用這筆貸款,企業上馬了一個年加工量5萬噸的新廠,出口加工能力上了新臺階。
省擔保集團在保企業分公司負責人周劍說,合益公司合作訂單栗農達500戶,為企業發展“輸血”,就是為當地經濟和農戶發展造血。
安徽省擔保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錢力認為,通過擔保為小微企業外部增信是破解其信用、抵押不足的有效途徑。安徽省創新開展的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將過去銀擔合作由擔保機構一家獨擔風險,變為市縣擔保機構、省擔保集團、銀行和地方政府按比例分擔風險,找到了一條精準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地方經濟的抓手,大大降低了小微企業融資門檻。
短短1年時間,安徽全省政銀擔業務放款281億余元,服務企業5542戶,戶均貸款508萬元。全省受保企業新增利潤27億元,新增稅收14億元,小微企業貸款獲得率增加5個百分點……安徽擔保模式實現了扶小、扶微、扶貧、扶農功能,發揮了普惠金融“接地氣”的優勢。
找準政策定位 健全擔保體系
安徽擔保模式探索取得成效,政策性定位是一個突破。
作為安徽省擔保集團負責人,錢力表示,國有擔保機構應找準政策性定位。他們為新型政銀擔業務列出“政策性指標”:即貸款擔保業務單戶不超2000萬元;年化擔保費率不高于1.5%;市級融資擔保機構小微企業擔保戶數比重不低于70%,縣區級不低于90%。
由于小微企業多在市、縣,為撬動更多國有擔保機構服務小微企業,安徽省擔保集團通過注資參股等方式吸收各市、縣國有擔保機構加入全省“4321”政策性擔保體系。目前,安徽擔保集團已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省、市、縣三級政策性擔保體系,擁有成員單位124家,機構數占全省40%,在保余額占全省80%以上,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省級擔保集團。龐大的擔保體系也提高了與銀行議價的能力,重塑了銀擔合作關系。
截至去年末,新型政銀擔合作銀行已達119家,擔保機構115家。
率先加入政銀擔合作的郵儲銀行安徽省分行行長劉玉成說,小微企業因財務制度不健全且成長風險高,銀行往往想貸不敢貸。實行政銀擔后,政府加入分擔風險,消除了銀行的顧慮。去年,該行小企業法人貸款凈增40多億元,其中一半是由于政銀擔業務的推動。
為確保政銀擔業務穩步推進,安徽還建立了資本補充和風險補償機制,連續4年省財政每年注資31億元用于做大政策性擔保機構的資本金和建立省、市、縣三級的擔保風險專項補償基金,提高銀擔合作積極性。
扶小微可持續 接地氣可推廣
“地方政府承擔風險責任增強了各方面信心,體現了政府對擔保體系的支持。”負責當地政銀擔工作的滁州市南譙區副區長趙永賓認為,“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精準扶持了小微企業,放大了財政資金支持效果。
合肥興泰金融控股公司負責人表示,新型政銀擔合作打破了過去銀擔合作中銀行不分擔代償風險的慣例,擔保機構加入新型政銀擔合作提高了擔保效率,控制了擔保風險,形成了持續可行的擔保模式。
對眾多過去達不到信貸標準的中小微企業來說,依靠政銀擔合作模式,減輕了企業發展壓力。
滁州市博康模具塑料有限公司是為西門子、康佳等家電企業做注塑件配套的公司,前兩年銀行收緊貸款業務,公司沒有銀行認可的抵押物,資金一度極其緊張。政銀擔業務為公司提供了貸款,解決了資金危機,去年公司銷售額逆市增長14%。
“金融機構應該懂產業、懂實體經濟,而不是只看企業有沒有擔保和抵押。”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在當前形勢下,融資擔保機構需要專業化運行,幫助銀行做專業的產業和企業甄別。安徽擔保模式的特點就在于此。由于同時建立了一個各方認可的風險分擔機制,這種創新很有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
(新華社合肥4月10日電)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