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選擇多樣化 心態漸趨理性
摘要: 距離2016屆大學生畢業不足三個月,即將走出“象牙塔”的中國高校畢業生正在各大招聘會穿梭。中新社記者6日走訪多場高校專場招聘會發現,如今的大學生擇業并未
距離2016屆大學生畢業不足三個月,即將走出“象牙塔”的中國高校畢業生正在各大招聘會穿梭。中新社記者6日走訪多場高校專場招聘會發現,如今的大學生擇業并未盲目追逐互聯網、金融等熱門行業,擇業呈現多樣化,心態亦漸趨務實、理性。
梳著馬尾辮的湖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趙晶憑借高顏值吸引了不少招聘者主動上前詢問求職意向。與一家僅開出月薪2000元人民幣招聘行政崗位的企業交流后,趙晶仍毫不猶豫地遞交了簡歷。“公司規模大小無所謂,錢少點沒關系,也不一定專業對口,只要能積累經驗。”
湖南大學舞蹈專業的周婷也不在乎初次就業的職位和薪水,看好的是未來的成長空間。只要看到有關銷售的崗位,她就“廣撒網”投簡歷。
趙晶說,舍友還專門對照自身優勢、缺點和興趣針對性求職,不再好高騖遠,“從底層做起大家都能接受”。
記者在招聘會了解到,前來求職的高校畢業生熱衷管理、主持、銷售、文案、設計等崗位,擇業條件也從過去優先考慮薪資待遇、工作環境,轉變成看重晉升空間、培訓機會和穩定性。
中國大學生擇業漸趨務實、理性這一現象并非是湖南的個案。一項《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調查問卷》抽樣調查顯示,持“先就業,再擇業”心態的大學生占比63.1%,愿赴城區及農村地區就業的大學生占27%和13.2%。
今年3月,在清華大學的就業洽談會上,“國家級貧困縣”河南蘭考縣急需人才崗位招聘會就擠滿了前來投簡歷、咨詢相關政策的大學生。據媒體報道,在江蘇、云南等省份,大部分高校畢業生也降低了就業期望值,計劃先通過工作積累經驗,再尋求上升空間或其他求職機會。
大學生轉變就業心態的同時,招聘企業的攬人“門檻”也在降低,逐步改變強調學歷、年齡、戶籍等“中國式”就業歧視。“情商高,情緒穩定,足夠努力,就是我們需要的人。”湖南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江鴻發出“招人令”。
在湖南某新型互聯網企業任企管中心總監的徐玉香更看重求職者人品。她收到的簡歷大部分是求職文案、活動策劃和設計,月薪高一些的網絡營銷專員卻無人問津。“‘90后’年輕人還是不愿意接受一些熱門行業,反而特別注重用興趣來擇業,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特點。”
據官方數據,2016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765萬,較去年增長16萬。徐玉香認為,大學生就業日趨理性、科學與多元化的現象,或因逐年持續增加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倒逼其日益重視發展空間。
徐玉香建議,高校教師可與人才市場、企業加強對接,讓大學生參與項目實踐,使這一備受社會關注的群體實現高質量就業。(記者 唐小晴)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