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我國工程教育規模世界第一
摘要: 教育部今日發布的中國高等教育系列質量報告之《中國工程教育質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工程教育在校生規模占全國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總數的
教育部今日發布的中國高等教育系列質量報告之《中國工程教育質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工程教育在校生規模占全國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總數的38.2%,本、專科工科專業布點數分別達到15718個和23875個,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該《報告》面向10000多名工科學生、600多名工科教師、150多名工學院院長、500多家用人單位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工科畢業生質量總體認可,知識水平、通用能力、工程能力、綜合素質的滿意度平均分達到68.29。但工科教師和學生對自身滿意度評分相對更高,分別為71.7和73.53。《報告》認為,其間的“差距”反應出高校對工科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和工業界存在錯位,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報告》發現,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能力分項評價不一。工科畢業生在專業知識、邏輯思維、工具使用、研究能力、職業道德等方面的表現得到企業充分肯定。但在前沿知識、創新能力、外語交流能力、分析解決工程問題能力、行業法律法規意識等方面的表現評價相對較低。工程教育如何適應工程科技飛速發展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數據顯示,526家受訪企業中,超過80%的企業有明確意愿參與校企合作,小型企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91.4%。但目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仍以提供實習條件等傳統形式為主,占比達到70%。企業在培養目標制定、課程體系修訂等工科人才培養核心環節的參與比例不超過30%。32%的企業表示,迫切需要出臺支持企業參與合作的法律法規和財稅優惠政策,推動企業更加廣泛、深入、穩定地參與校企合作育人。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介紹,《報告》還抓住中國即將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的契機,利用國際實質等效認證標準來評估中國工程教育質量。《報告》通過對統計數據進行深度挖掘,以及對150多位工學院院長的問卷調查進行綜合分析發現,我國工程教育的國際化程度逐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達到國際實質等效認證標準要求,但工科畢業生的能力“短板”不容忽視,教師隊伍建設仍待加強。
他還提到,《報告》首次對12位不同專業領域的工程院院士進行了深度訪談,并結合教育與經濟統計數據分析發現,工程教育質量對工業發展創新引領不足,未來需要精準發力,用國際先進理念和標準引領改革,為建設制造強國提供“動力”和“源泉”。(記者 諸葛亞寒)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