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 紉 機(王太廣)
摘要:□ 王太廣中秋節去二姐家,發現堂屋西間的窗臺下仍擺放著那臺“皇冠”牌縫紉機,讓我觸物生情。上世紀70年代,縫紉機作為“三轉一響”中的“一轉
□ 王太廣
中秋節去二姐家,發現堂屋西間的窗臺下仍擺放著那臺“皇冠”牌縫紉機,讓我觸物生情。
上世紀70年代,縫紉機作為“三轉一響”中的“一轉”,還有一輛自行車、一塊手表、一臺收音機,統稱“三轉一響”。如果誰家有了這4樣東西,定是被人們所羨慕的家庭。“三轉一響”不僅是多數家庭為之向往、奮斗的目標,也是眾多姑娘找對象提出的高檔要求,更是無數年輕小伙子望而興嘆的難題。
在那個一切憑票供應的年代,誰要是能搞到一張縫紉機“購物券”,也是一件大喜事。1977年,在汝南縣化肥廠工作的二姐夫通過關系從確山縣百貨公司花150元購買了一臺臺灣產的“皇冠”牌縫紉機。
縫紉機是散裝的,機頭、機板裝在紙箱里,機腿、踩板放在一個大草袋里。二姐夫把這些東西拉回家后,按圖索驥把縫紉機裝好,然后用布輕輕擦拭干凈,給主要部件上了油。
有了縫紉機,二姐興奮無比。她手拿一轱轆藍線放到縫紉機上裝線圈、換底線、調底線面線、插上針、穿上線,雙手按著一塊布一前一后往前推,雙腳踩動縫紉機的踏板,“咯噔、咯噔”地響起來,我站在一旁新奇地看著,那跳動的針線就像躍動的音符,那腳踏板就像有節奏的節拍,整個縫紉機縫紉的過程就像一首歡快的歌兒。看著二姐專注的神情和臉上溢出的笑容,令在場的人無比興奮和激動。
二姐家有縫紉機的消息,在莊上不脛而走。誰家買了新布都拿著往二姐家跑,二姐從不推辭。那些愛美的小姑娘、小伙子衣服破了,也拿去讓二姐縫補,二姐從不拒絕。誰家的小伙子要相親,想借臺縫紉機增光,二姐欣然同意。誰家要娶媳婦,二姐就縫個枕套、門簾、窗簾、繡上花草圖案送去,以示祝賀。誰家添了寶寶,二姐就用碎布做成小帽子、小背心、小兜兜、小圍嘴之類的東西,以表心意。有一次,一個婦女乘二姐不在家,偷偷地拿衣服縫補(實際上是想學縫紉技術),因她不會使用,讓針“吞”在縫紉機里,二姐回到家后,發現此情,并沒有說什么,只是默默地拆開機頭,輕輕地把線團清理掉。
二姐的縫紉機整天不閑著,使用率很高,時間長了,慢慢就出了毛病。有時皮帶松了,錯位了,就要裝一裝,把皮帶繞回輪子里。過一段時間,還要加點縫紉機油,這些小活兒,二姐一般不找別人自己就干了。
家里有臺縫紉機,在農村人眼中就多了件貴重物品,去二姐家看熱鬧的人多了,想用縫紉機做活兒的人也多了。縫紉機踩板的響聲就像機關槍一樣,也成了她兒子想玩的工具,只要二姐不在家,春領就空踩著縫紉機玩,聽著那“咯噔、咯噔”有節奏的轉動聲,邊踩邊笑,興奮極了。有一次,也學著母親的樣子,找一塊廢布,雙腳踩動縫紉機的踏板,雙手一前一后的按住布,隨著縫紉機的轉動把布不停地向前推。有一次,他在穿針眼兒的時候,無意中踩動了踏板,針猛地扎透了他的大拇指。頓時,手指上冒出一大顆血珠子,然后就有更多血很快溢出來,他害怕極了,放聲大哭。奶奶聞聲趕來,煞白著臉為孫子止血包扎,邊包扎邊嘟嚕著:“八糊涂兒孩呀,你沒事搗鼓它弄啥哩!”從此,春領再也不去玩縫紉機了。
縫紉機不用的時候可以把機頭收進臺面里,上面仍是平平整整的一塊。外甥、外甥女時常趴在上面寫作業、做功課,有時累了,會拉開抽屜翻里面的東西玩一玩。其實,也就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線轱轆、扣子、碎布、剪刀之類的東西,這對小孩子來說,既是下意識的動作,又有著一種尋寶的感覺。
二姐家的這臺縫紉機快40年了,現在用的時候不多,但機頭仍锃亮,臺面的木質仍平滑光亮。二姐還經常擦拭縫紉機,擦著擦著,就會感嘆地說:“過去的窮日子就是靠它縫起來的啊!”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