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豬肉價格將逐步企穩
摘要: 猴年一開始,“二師兄”就搶盡了風頭,農業部數據顯示,3月最后一周,全國豬價依然居高不下,活豬的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9.54元,豬肉的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9.67元,
猴年一開始,“二師兄”就搶盡了風頭,農業部數據顯示,3月最后一周,全國豬價依然居高不下,活豬的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9.54元,豬肉的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9.67元,這一價格創下5年來的最高紀錄。
昨天上午,農業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農業部辦公廳主任葉貞琴稱,近期生豬價格持續上漲,是前3年價格長期低迷的反彈,具有恢復性和補償性。盡管豬肉價格在高位運行,可能還要維持一段時間,但伴隨著生豬出欄的逐步增加,豬肉價格也將逐步企穩,暴漲的可能性不大。
數據發布
55%的豬肉由小散戶提供
昨天上午,農業部辦公廳主任葉貞琴介紹,從生產上來看,2015年全國豬肉產量5487萬噸,占全球產量的一半。養殖業對農民收入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養豬業是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從消費來看,豬肉是最主要的肉食品,肉類結構中有64%是豬肉。2015年,豬肉人均占有量40公斤,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我們中國的傳統是以吃豬肉為主。
葉貞琴表示,雖然全國有近4000萬個養豬戶,但目前養殖業發展水平總體還不高,生豬養殖戶年平均出欄規模比較小,55%的出欄肥豬由年出欄500頭以下的小散戶提供。小規模大群體的生產格局特別容易出現“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況,
“大家擔心的價格大漲大跌主要在此,我們保障均衡供給難度也在此。”葉貞琴表示,從畜牧業發展環境來看,環保壓力對規模養殖的約束趨緊,突發食品安全事件和疫病對生產沖擊不能掉以輕心,畜產品進口壓力越來越大。
記者梳理
“豬周期”3年或4年一輪
豬肉價格上漲,養殖戶蜂擁而上,產能過剩導致豬肉價格下跌,隨后養殖戶又減少母豬數量,豬肉供不應求,最終導致其價格上漲。這是我國循環往復出現的“豬周期”。
記者梳理最近15年的豬價變化,大致有5個“豬周期”,基本是按照3年或4年一個周期運行。從波峰來看,分別出現在2001年、2004年、2008年、2011年和2016年。
根據《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當豬糧比價高于8.5∶1時,發改委將及時通過中國政府網等媒體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當豬糧比價連續一段時間(通常為一個月)處于9∶1~9.5∶1之間時,由發改委牽頭會商,提出中央凍豬肉儲備投放計劃,當豬糧比價高于9.5∶1紅色區域時,由發改委牽頭會商,提出增加中央凍豬肉儲備投放計劃。
應對之策
破解“豬周期”
產業要升級
有養殖專家表示,當規模化養殖占到市場的80%以上,“豬周期”振幅就會趨于平穩。而在國內,家庭散養等小規模生產仍占較大比例,容易造成“行情好時一哄而上、行情差時一哄而下”。數據統計顯示,生豬出欄量每變動一個百分點,就可能引起后期豬價六七個百分點的波動。有專家同時表示,“豬周期”不會因為規模化養殖而消失,變化的只是波動的幅度和波峰、波谷的相對位置,面對當前的豬價上漲,廣大養殖戶應繼續保持理性。
如何破解“豬周期”,專家表示,在擴大規模化、專業化、工廠化養殖的同時,今后國家應采取措施促進產業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生產。要扶持龍頭企業與小農戶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用品牌引領畜牧業發展。
農業部回應
禁養加劇豬肉價格上漲
“我們經常講豬周期,豬周期是正常的。” 農業部畜牧業司馬有祥介紹,引起價格變化或者產能調整的原因是不同的。上兩個周期,主要是豬周期加上疫病的影響,造成生豬產能的迅速調減,而今年這一輪的特點跟原來不一樣,雖然也有豬周期,但是趕上的是禁養,所以加大了產能下調的深度。
馬有祥稱,近幾年因為禁養、限養,生豬的調減量比較大。據了解,有10個省已經啟動或正準備啟動生豬禁養區的劃定。禁養區內的生豬場拆除搬遷的問題比較突出,這10個省影響了2000多萬頭的生豬出欄量,有一個省萬頭以上的生豬場在禁養區內就被拆除27座,影響了40多萬頭的出欄量。
所以說,禁養確實是給生豬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接下來,農業部要在補短板方面下功夫,如果環保方面不達標,生豬規模養殖寸步難行。這也是農業部下一步政策需要發力的地方。豬不是要不要養的問題,而是要養好的問題。
維持高位應該是今年的常態
關于豬價,馬有祥分析認為,豬價維持高位應該是今年的常態,但是暴漲可能性不大,不存在暴漲的基礎和動力。
生豬產能在加快恢復。1月、2月監測的種豬場二元母豬銷量增加了近60%,這預示著生產能力的擴大。3月第4周仔豬價格同比上漲了102.3%,翻了一倍,仔豬價格的上漲也會帶動補欄的積極性。還有一個最新數據,3月全國生豬存欄環比增長0.9%,母豬存欄在連降近3年后出現企穩,環比持平。所以,從這三個指標看,產能在較快恢復。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