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病”看病也需全科醫生首診把關
摘要: 神經眼科門診、脊柱脊髓聯合門診、眩暈暈厥中心、重癥肌無力-胸腺疾病多學科診療中心……近期,北京市幾家醫院又陸續成立多個專病門診、聯合門診,醫院越來
神經眼科門診、脊柱脊髓聯合門診、眩暈暈厥中心、重癥肌無力-胸腺疾病多學科診療中心……近期,北京市幾家醫院又陸續成立多個專病門診、聯合門診,醫院越來越熱衷于嘗試這種診療模式。
新的診療模式帶來雙贏局面
我國過敏性鼻炎發病人口超過1.4億,并往往伴有哮喘、皮膚過敏等。在北京同仁醫院變態反應科下屬的過敏性鼻炎診療中心,耳鼻喉科、兒科、呼吸科醫生、中醫科醫生同時出診,患者可依據需要在不同醫生間直接轉診。首診醫生開具診間快捷號,當天即可直接到相應科室相應醫生處就診或預約。
以往,每個科室每個醫生擅長的領域不同,患者在不點名掛號的情況下,可能無法找到最適合的醫生。如今,在這些以疾病癥狀命名、由科室細分出來的專病門診,患者掛普通號就可以看上擅長看此病的醫生。至于聯合門診,則通過多學科會診,結合多學科力量,為一些在單科問診時被認為是疑難雜癥的患者查找病因,以制訂更為全面、科學、合理、規范的診治方案,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大大降低了誤診、漏診的幾率。
在醫院看來,專病門診、聯合門診突破了單科問診的局限,整合了醫療資源,優化了診療程序,有助于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為廣大患者提供更為便捷的醫療服務模式。而這種診療模式的發展其實是一種雙贏模式,醫院和醫生也是受益方。“這些診療模式對醫生的培養、學科建設、醫療質量管理等方面都是有好處的。”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重癥肌無力-胸腺疾病多學科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說。
專病門診不能離開分級診療
新京報記者發現,即便各大醫院推出了如此多的專病門診和聯合門診,仍有患者不知道自己該掛哪個科室的號,抑或是掛錯號。缺少了專業的引導,患者有時候仍像是無頭蒼蠅亂轉。
有業內人士指出,并非所有醫院都適合開設“專病門診”,在基層醫院,全科醫生更為安全可靠。“專病門診應該是基于在全科醫生制度下的一種分診治療。”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說。
“我們現在的患者看病是放射狀的,無限放射,沒有形成完整的閉環。”廖新波指出,中國還沒有建立社區醫生和私人醫生制度,很多人盲目去大醫院看病會百般周折,即便是醫院開設了專病門診、綜合診療門診,但患者仍有可能還是找不到合適的醫生,這也是現在醫院就診量猛增、看病難的一種原因。如果有社區醫生給患者把關,把患者推薦到最適合的專病門診、聯合門診,就會讓診療更為精準。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京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