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里:天中歷史文化的傳承者
摘要:□晚報記者 王瑩 實習生 劉亦洋 文/圖3月22日,陽光燦爛。上蔡縣蔡都街道申趙社區劉莊,劉萬里端坐在書房里認真地書寫著東西。看到上蔡縣文藝創作室的陳群紅和記者
□晚報記者 王瑩 實習生 劉亦洋 文/圖
3月22日,陽光燦爛。上蔡縣蔡都街道申趙社區劉莊,劉萬里端坐在書房里認真地書寫著東西。看到上蔡縣文藝創作室的陳群紅和記者一行到來,劉萬里一邊打招呼一邊拿起剛才寫的東西讓陳群紅和記者看:“這是我設計的下一期《秦風楚韻》的封面,你們看怎么樣?”
“劉萬里是我們上蔡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我們近期準備把他的作品收集起來,專門出一期《秦風楚韻》雜志。”陳群紅告訴記者。
從戲曲和書里學寫作
“我自幼就喜愛戲劇。打我記事時起,凡附近村莊有說書唱戲的,我就去看。村里人說,這孩子是個戲迷,長大了非學戲不可。結果雖然沒有學唱戲,但寫起了劇本,和戲打了半輩子交道。”談起何時開始文學創作,劉萬里回憶起兒時的經歷。
“1957年,我在上蔡一中上學。那時候,上蔡縣城只有一個戲園子,距一中學校不足200米遠。那時的學生沒錢,一角錢一張的站票也買不起。我的看戲癮上來了,就在下了晚自習后,約同學偷偷溜出寢室去戲園子門口等。等到戲已演一大半了,沒有人買票了,戲園門口把門的也不管了,我們這些戲迷就乘機溜了進去。”
戲看得多了,劉萬里便對戲里各種各樣的人物有了興趣,于是跑到圖書館里,找到與這些人物有關的書仔細研究起來。
“那時候到圖書館要有借書證,人家的借書證一學期只用一頁,我的借書證兩頁還不夠用。最后,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實在沒辦法了,就說:‘劉萬里,你去管理圖書吧!隨便看。’”劉萬里說,就這樣,他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后來的厚積薄發奠定了基礎。
肚子里有東西,筆下自然能流露出來,于是,劉萬里開始寫詩和文章。
劉萬里說:“當時上蔡縣的《上蔡日報》聘請我當特約通訊員,還說稿件一經見報,便付稿費。于是我就寫了幾首小詩。幾天后編輯部竟然給我寄來了兩角錢的稿費。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掙的稿費,雖說只有兩角錢,但我著實高興了一陣子。從此以后,我的‘小豆腐塊’就隔三差五出現在《上蔡日報》的副刊上。”
“后來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農村繁重的田間勞作,使我精神上感到十分空虛。幸好縣城書店里還常賣些單行小劇本,如《風雪配》、《白蛇傳》、《十五貫》,幾分錢一本,我就見了就買,再后來就異想天開,產生了學寫劇本的念頭。”劉萬里說。
劉萬里說,一開始寫劇本,他只是按照那些老劇本的樣子比葫蘆畫瓢。沒有錢買稿紙,他就把以前的作業本翻過來寫。他白天勞動沒時間寫,晚上就在油燈下寫。
“我寫成的第一個大戲是《漢水紅鷹》。那時的縣文化館館長李喬幫我修改了劇本,還把我修改后的手抄本以縣文化館的名義,報送給了省《河南戲劇》刊物。誰知道3個月后劇本被退回,人家連個批語都沒寫。”
碰了壁的劉萬里并沒有氣餒。隨著大量的閱讀和不斷的學習,他在兩年后創作出《大鬧十字河》、《金鳳展翅》等幾個劇本。這些劇本為劉萬里以后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幾年后,在文化館老師的指導下,他的作品陸續在《河南日報》上發表了。
為上蔡歷史人物正名
劉萬里在侍弄花草。
劉萬里寫的電視文學劇本《楊靖宇在河南》。
1973年參加工作,后被調到齊海公社“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擔任編劇的劉萬里,每天的任務就是給宣傳隊寫些小節目,抽空再給公社寫些宣傳稿件。這給劉萬里的文藝創作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75·8’大洪水后,上蔡縣革命委員會組織一臺文藝晚會,要到浚縣慰問演出,就把我臨時抽調到縣文化館,為縣劇團寫節目。那是‘政治任務’。我每寫好一場,劇團里立即派人拿走,交給楊世杰譜曲,晚會由趙天順導演。”
1979年,劉萬里任齊海鄉文化站站長。
“記得上世紀80年代,我們經常出去調研,發現人們對李斯的認識還停留在司馬遷寫的他是個嫉才妒能害死韓非的大奸臣的層面。李斯是上蔡人,我身為一個上蔡人,聽說之后氣不過,腦子一熱,回到家便開始著手寫《千古一相》。”
劉萬里在進行創作。
為了更加準確地還原歷史,為上蔡的歷史人物李斯正名,劉萬里單查閱資料就用了6個月的時間。
2002年,劉萬里被調到楊靖宇文化傳播中心任副主任。因為工作需求,劉萬里了解到了很多有關楊靖宇的事跡,并被楊靖宇的英雄氣概所折服。
“楊靖宇是咱們駐馬店的驕傲。他被敵人殺害之后,敵人發現他的肚子里都是草根、樹皮、棉花。我十分敬佩他。我發現,原來寫楊靖宇的電影、電視、戲劇、書籍,基本上都是寫東北的輝煌,反映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對于楊靖宇青少年時期在河南的成長經歷和革命斗爭的故事卻是空白。在靖宇文化傳播中心工作時,我了解了很多楊靖宇的故事。作為一個駐馬店人,我感覺自己有義務把這些東西寫出來。”劉萬里說。
劉萬里前后花了6年時間,到楊靖宇曾經待過的地方考察,最終寫出了32集的《楊靖宇在河南》電視文學劇本,于2014年出版,公開發行3000多冊。
劉萬里雖已75歲高齡,但他對文學寫作的熱愛支撐著他先后完成了《蘆花情》、《春雷》等數部作品,均公開發表,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生活豐富多彩
采訪劉萬里時,記者無意中發現他家客廳的墻上張貼著一張近一米長寬的紅紙,上面畫著一個一個小方格,寫著一排排名字,感到很好奇。看到記者的疑惑,劉萬里對記者說:“這是我們家所有成員生日的列表。我們家5個男孩1個女兒,加上兒媳婦、女婿、孫子、孫女、重孫女,共有34口。孩子們的生日我可都得記住。”
2005年退休后,閑來無事,劉萬里喜歡上了養貓、養龜、養花、釣魚這些修身養性的活動。兒子為了支持老爸,專門買了一對烏龜。如今這對烏龜已有6公斤多了。
“你們來得有些早,要是過兩天我的月季開花,那才好看呢。月季一次能開200多朵,紅艷艷的,整個院子都是香的。”陽光下,劉萬里滿臉笑意地說。
“除了養小動物、種花草外,您平時還出去嗎?”記者問。
“出去。村里的老少爺們抬舉我,一個村的紅白喜事都讓我管。”劉萬里說。
上蔡縣蔡都街道申趙社區劉莊現有380多口人,每一家劉萬里都能叫得出名來。
采訪結束時,劉萬里出門準備送記者一行,記者明顯感覺到劉老腰部有些不適。劉萬里說:“這些都是老毛病了,因為從事了大半輩子文藝寫作,到老了眼睛患了白內障,腰部患了腰椎間盤突出,又花錢又受罪,圖的什么呢?其實我什么都不圖,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著了迷一樣,我迷上了這條路,上了這條‘賊船’。”
或許,這就是劉萬里近60年如一日癡迷文學的原因吧。
人物檔案
劉萬里,1942年出生于河南省上蔡縣,上蔡縣齊海鄉文化站原站長,駐馬店市楊靖宇研究會理事;上蔡縣戲劇音樂、舞蹈協會副理事長;中國·上蔡李斯文化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兼文史顧問;政協上蔡縣委員會特邀文史研究員;上蔡縣老年記者協會理事;《上蔡縣文化志》副主編,《上蔡縣戲劇志》副主編;上蔡縣炎黃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兼《蔡明園》雜志副主編;河南省群眾文化“雙先”會代表,河南省“群眾文化先進工作者”獎章獲得者。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