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家書,感受文字的力量
摘要: 近些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溝通方式發生巨大變化。過去的幾十年,從書信、電話,到后來的聊天軟件,再到如今的微博、微信,技術革新讓生活日新月異,過去的一些
近些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溝通方式發生巨大變化。過去的幾十年,從書信、電話,到后來的聊天軟件,再到如今的微博、微信,技術革新讓生活日新月異,過去的一些生活習慣逐漸淡去。不過,依據這種更替來評判孰優孰劣恐怕不合適。比如,言及書信,除了被認為是一種過去時的溝通方式,大家經常還會產生一種懷舊情緒——遠離了書信,似乎總覺得少了一點東西,于是有的人突發奇想給朋友寫封信,對方收到信往往非常感動——寄信人以如此“鄭重”的方式與你溝通,這背后的情感該多么厚重!
互聯網講究效率,溝通快捷,信息快餐化,文字越少越好,能用表情不用文字,而書信則是一種慢文化。書信里的文字是用筆寫出來的,它和在鍵盤上敲出來的字不同。靠信件溝通的時代,要付出較高時間成本,所以總會在信中寫入更多內容、傾注更多情感,讓人看到寫信人豐富的內心。看看梁啟超的家書你就可以發現,這位國學大師飽滿且立體的人格畫像,他既是充滿愛國情懷的學者,在信中和子女討論國家大事,也是一位體貼的父親,時常事無巨細,噓寒問暖。
家信丈量了家人之間的物理距離,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離。如今有了網絡,交流成本很低,而且比以前更便捷,但這也有著“另一面”。想到哪就說到哪,因為成本低反而失去了交流的動力,和父母說幾句便覺得無話可說。而且,網絡時代隱私成了大問題,前段時間媒體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五百名家長中,80%加入了孩子的社交好友,但50%的學生對于家長涉足自己的互聯網社交媒體圈表示反感。大家的距離很近,但心卻隔得遠了,這是技術帶來的改變,也是社會學家所謂的“現代化的后果”。
網絡時代有快的好,書信時代有慢的內容值得回味。1994年,那首《一封家書》的歌在全國各地走紅,歌中唱到:“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很忙吧?身體好嗎?我在廣州挺好的,爸爸媽媽不要太牽掛,雖然我很少寫信,其實我很想家。”如今讀到這樣的內容還會感動不少人,在外工作遠離父母的你,可曾想寫一封家書寄給遙遠的家人?從去年10月開始,人民網聯合中國郵政集團共同啟動“家·信——為傳統文化接力”大型公益活動,線上線下互動,“曬家書”“寫家書”“談家書”,正是為了再次發現家書的文化價值、倫理價值和教育價值,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2015年春晚一首《從前慢》打動了無數人,過多了“快”的日子,“慢”的東西會重新受到人們的重視,很多人開始思考“慢”。海子曾寫道“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與親人朋友溝通,感受文字的力量,獲得有質量的溝通,正是書信在當下最大的意義。(熊颯颯)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