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險企狂賺1200億 占據保險業半壁江山
摘要: 去年股市斷崖式下跌之后仍反復震蕩,讓很多股民至今仍心有余悸。而正是在波動之中,機構找到了商機。四大保險巨頭披露的年報顯示,去年均在上演資金騰挪術,實現投資收
去年股市斷崖式下跌之后仍反復震蕩,讓很多股民至今仍心有余悸。而正是在波動之中,機構找到了商機。四大保險巨頭披露的年報顯示,去年均在上演資金騰挪術,實現投資收益3670億元,正因此,凈賺1261.72億元,在整個行業中占比超四成。
保險業賺2823.6億
四大險企占比44.7%
在保險資金投資全線放開之后,后知后覺的險企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得異常活躍,從中尋找商機,靈活調整資金配置,收獲頗豐。此前召開的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披露,去年保險業預計實現利潤2823.6億元,同比增長38%,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而這其中,大保險公司獨占鰲頭。
國壽、平安、人保、太保年報顯示,去年四大保險巨頭合計實現凈利1261.72億元,同比增長31.9%,在整個保險業凈利潤占比達到44.7%。其中,太保凈利潤增長最猛,達到60.4%,增幅最小的是國壽,增幅為7.7%。不過,國壽由于總體市場規模龐大,凈利收入仍達到346.99億元,而太保凈利收入最少,為177.3億元。
在四大保險巨頭中,由于平安包括平發銀行、證券等業務,凈利收入排首位,達到542.03億元,同比增長38%,凈利體量和增速遠超國壽的346.99億元。而集團與子公司同在港交所上市的人保集團也表現搶眼,實現凈利195.4億元,同比增長49.1%,增速僅次于太保。人保集團旗下子公司人保財險實現凈利218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元,同比增長44.5%。由此可見,人保財險仍為人保集團利潤增長的主力,其他多個業務板塊仍處于虧錢狀態。
事實上,四大保險巨頭的業務結構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國壽主營業務為壽險,較為單一,太保主營業務為壽險和財險,人保主營業務包括壽險、財險和健康險,而平安主營業務最多,囊括銀行、壽險、財險、健康險、養老險以及互聯網金融平臺等。每一板塊對上市險企凈利的貢獻度并不同,例如太保旗下壽險、財險、其他的利潤貢獻比例分別為59.7%、30.1%、10.2%。對于凈利的增長,保險巨頭一致認為,去年資本市場表現強勁,以及業績結構進一步調整。
權益資金忙加倉
投資收益鎖定3670億元
去年保險業凈利收入大爆發,無疑與險資全線放閘、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帶來的機會不無關系。
年報數據顯示,去年四大保險巨頭實現投資收益3670億元,總投資收益率均不程度提高,也就意味著險企在股票、基金等權益類投資中獲利不菲。
去年國壽投資收益1455.43億元,總投資收益率達到6.24%,同比提升0.88個百分點;平安實現投資收益1147.5億元,總投資收益率更是達到了7.8%,同比提升2.7個百分點。此外,人保和太保的投資收益分別為508.27億元和559.1億元,總投資收益率均為7.3%,這一指標比上一年都明顯提升。
事實上,去年央行連續降息,而股市先揚后抑波段震蕩,險企不約而同縮減銀行存款,加大固定收益債券投資的同時加大對權益類投資的占比。平安解釋,去年優化資產配置,加大收益率較高的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包括債權投資計劃、信托計劃等;在資本市場波動明顯加大下,公司將繼續推進金融產品、優先股及海外資產投資,進一步豐富投資種類,提高收益穩定性。人保表示,公司把握住了權益類投資市場操作機會。
具體來看,去年國壽在權益類投資配置比例由11.2%升至18%,主要是增加了基金及私募股權基金、未上市股權、優先股、股權投資計劃等其他權益類資產。其中,股票投資按年增長17.5%至1115億元;基金類投資更增長103%達到1695億元。
太保新增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399.45億元,其中債券投資總額上升,較上年末增長2.5%,定期存款總額下降,較上年末減少6.7%。而權益類資產占比14.4%,較上年末上升3.8個百分點。
轉型持續推進
適應費改壓力倍增
在靈活調整投資鎖定收益的同時,調整業務結構對于公司的穩健經營至關重要。去年,伴隨著互聯網渠道迅速擴張,理財型保險規模保費爆發式增長,實現收益超過2300億元,同比增長一倍多。而這給傳統保險巨頭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大保險公司一方面適應市場,推出各類較高收益的理財型保險,另一方面也不斷加大具有傳統優勢的個人代理人渠道的建設,直接導致營銷員數量上了一個臺階。一位上市險企人士指出,面對快速發展的理財型保險產品的沖擊,大公司在適應市場的同時,還將不斷推出長期、期繳類產品,營銷員渠道不容忽視,各公司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的效果并不相同,有的直接導致保費收入的下降。
平安人壽傳統壽險占比由2014年的8.8%提升至11.4%。人保壽險的傳統型保險保費占比由2014年的76.9%提升至83.2%,而太保壽險卻不盡如人意,傳統型保險業務收入237.78億元,同比下降1.7%,占比僅為21.8%。
有保險專家指出,目前資本市場并不被看好,影響了險企的長期資金投資,而目前短期產品銷售又受到限制,對于在費改過程中產品開發產生明顯的壓力。
此外,車險費改也在推進,將進一步推動車險市場競爭加劇。太保就明確表示,業務保費增長和成本控制面臨更大壓力。
目前,由于市場主體的增多,保費爭奪戰愈演愈烈,各保險巨頭的市場份額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例如,國壽市場份額由26.1%下滑至23%,平安壽險份額由13.7%下滑至13.1%,太保旗下壽險業務份額由7.8%下滑至6.8%,而人保財險市場份額為33.4%,微降0.1個百分點。
綜合金融步伐不一
平安最快國壽最慢
目前,保險巨頭紛紛表示要打造綜合金融集團,實現業務聯動發展,其中交叉銷售就是綜合經營最為直接的體現。
然而,在推動過程中,由于涉及板塊利益分配等問題,各保險巨頭在推進交叉銷售方面步伐不一。其中,平安交叉銷售成為年報最大的亮點,而國壽仍停滯不前。
平安披露數據顯示,去年實現保費收入1639.55億元,同比增長14.5%。其中,交叉銷售和電話及網絡銷售渠道保費收入754.65億元,同比增長21.6%。正因為交叉銷售發力,以及引入互聯網工具,平安正在推進客戶遷徙,用戶在核心金融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公司間的遷徙超過千萬人次;通過個險渠道實現平安產險、平安養老險、平安健康險新增保費近300億元,交叉銷售領先行業。
太保和人保也紛紛交出在這方面較為亮麗的成績單。太保產險通過提升電網銷、交叉銷售、車商等綜合成本率較優的渠道占比,實現交叉銷售收入44.33億元,同比增長22.8%;電網銷及交叉銷售收入占太保產險業務收入的23.7%,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人保交叉銷售所產生的規模保費也由2014年的230.04億元增長13.8%至261.75億元。
然而,國壽在交叉銷售方面卻并沒有相關的數據披露。對此,國壽相關負責人表示,交叉銷售涉及到傭金分配問題。有分析指出,目前國壽在壽險方面占有絕對優勢,而財險領域規模相對較小,打破業務壁壘難度較大。不過,目前國壽成為廣發行的單一第一大股東,中國人壽副總裁楊征表示,未來將與廣發銀行加強銀保互動,實現產品多元化。(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文)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