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縣炎黃文化研究會文工團發展側記
摘要:奏響群眾文化建設之歌——平輿縣炎黃文化研究會文工團發展側記黃育南 周由“走,去陳蕃公園看大戲去啊!”每到周末,平輿縣城許多居民走出家門,來到
奏響群眾文化建設之歌
——平輿縣炎黃文化研究會文工團發展側記
黃育南 周由
“走,去陳蕃公園看大戲去啊!”每到周末,平輿縣城許多居民走出家門,來到陳蕃公園看戲。這群唱戲的人就是平輿縣炎黃文化研究會文工團成員。近10年來,該文工團扎根在平輿這塊擁有深厚歷史積淀的土壤中,為群眾不斷奉獻出一份份精美的精神食糧。日前,筆者來到平輿縣陳蕃公園,該文工團正在這里排練新戲《羅成嫖風》,旁邊站滿了圍觀的群眾。據了解,這部新戲排好后,將應邀到上蔡縣演出。“現在我們團的名氣慢慢大了,找我們演出的也多了。”平輿縣炎黃文化研究會文工團團長陳金平感慨地說。
2006年,陳金平加入平輿縣炎黃文化研究會。后來,由退休人員和戲曲藝術愛好者組成的平輿縣炎黃文化研究會文工團便成立了,陳金平被任命為團長。文工團成員當中,年紀最大的74歲,最小的也有50多歲。經過近10年的發展,如今,該文工團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發展前景看好。
萬事開頭難。開辦之初,沒有資金,演出的不少開支,如添置服裝、更新樂器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時候,甚至連個排練的場所都找不到。盡管條件簡陋,但演員們懷著對藝術的執著和活躍基層群眾文化的決心,克服種種難題,一直默默無聞地扎根在基層群眾文化陣地上。
“當時文工團剛組建時,要買服裝、音響等,陳團長就自己花了3萬多元把東西買齊了。有時候我們沒地方排練,陳團長就會包個餐館,讓成員們在餐館里排練,餓了就直接在那里吃飯。”該文工團的指導老師馬素枝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陳金平的帶領下,這個由臨時拼湊起來的業余演出團隊,一步步發展成為具有相當實力的文藝演出團體。
近10年來,除了惡劣天氣,文工團幾乎每天都在排練。如果有新戲要演出,每天甚至會排練在6個小時以上。目前,他們排演有曲劇《傻子串親》、《貨郎下鄉》、《跪大堂》、《瞎子算卦》、《小姑賢》、《屠夫狀元》,豫劇《秦香蓮》、《打金枝》、《王寶釧》、《雙拜堂》、《喜相逢》等戲曲小品。2012年,該文工團排演的《三喜臨門》在全市首屆小戲小品大賽中獲得三等獎。
據平輿縣炎黃文化研究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現在,該文工團每年演出100多場,下鄉送戲,慰問演出,走遍了平輿縣各鄉鎮的敬老院。在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和平輿縣組織的廣場文化活動、文藝活動中,都有該文工團成員的身影,而且,他們還不計報酬。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