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敞開大門有點難
摘要:想進大學圖書館借閱遇門檻 高校圖書館敞開大門有點難 幾乎每所大學最驕傲的都是它動輒百萬冊藏書的圖書館,能感受、分享高校的圖書海洋,是不少市民的心愿。雖然早在201
想進大學圖書館借閱遇門檻 高校圖書館敞開大門有點難
幾乎每所大學最驕傲的都是它動輒百萬冊藏書的圖書館,能感受、分享高校的圖書海洋,是不少市民的心愿。雖然早在2012年首都圖書館聯盟成立時,就有清華、北大等26所高校圖書館逐步向社會免費開放的消息,但是近日記者走訪清華、北大等高校圖書館發現,普通市民進館借閱圖書依然門檻諸多,甚至困難重重。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對于徹底開放,高校圖書館有顧慮,高校師生甚至部分市民也有反對的聲音。專家表示,開放的大學應該有開放的圖書館,可以通過引入社會服務、建立預約機制等方式有序開放學術資源,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
探訪 “介紹信”攔路 年齡設門檻
用四個字描述北京大學,最形象的可能就是“一塔湖圖”,其中的“圖”就是它藏書800萬冊的圖書館。北大圖書館已經成為該校的標志性建筑,吸引了不少參觀者。但是想要進館借閱圖書,卻并不容易。記者看到,圖書館的東門大廳貼著校外讀者接待辦法。校外讀者查找資料,需持本人二代身份證、工作證或學生證、單位介紹信換取“北大圖書館臨時閱覽證”。想借書就更難了,須和北大有合作研究項目,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
相比北大,同樣聲名在外、藏書海量的清華大學圖書館,進館就更難了。記者數次前往清華圖書館老館、逸夫館,希望能閱覽圖書,均被安保人員婉拒,“必須持有清華相關部門、院系開具的介紹信”。安保人員稱,至少也得是由清華的師生“帶進去”。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規定也顯示,入館需向門衛出示有效證件及須必備的單位證明。人大圖書館還特別指出,不接待18歲以下少年兒童、校外自修者和游客。
家住豐臺的林先生雙休日帶著讀高中的女兒想參觀清華和人大的圖書館,接連受阻。他無奈地說:“高校圖書館看來也得靠高考分才能‘打’進去。”
師生 擔心珍貴資料受損 占座更加困難
2012年3月,首都圖書館聯盟成立,宣布清華、北大等26所高校圖書館將逐步向社會免費開放。不過多所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對記者坦言,真正開放他們顧慮重重。北大圖書館的一位負責老師告訴記者,學校很多圖書、資料都非常寶貴,之前在校園開放日接待市民、中學生時,就曾出現過設施受損的情況,如果大規模開放,風險非常大。
大學開放圖書館,學生反對的聲音最大。早在2012年,一名北大學生發帖《我找不到屬于我的北大,也迷失了屬于北大的我》就曾引發熱議。不少學生告訴記者,學校圖書館平時就一座難求,需要摸黑起床、排隊占座,如果對外開放更難以想象,“大學的資源首先要服務的是學生,自己學生都保障不了,為什么要先服務校外呢?”一位中央民族大學的學生反問記者。
不少家長也反對大學圖書館開放,徐女士說:“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看不上書,自習沒座位,你還會支持開放嗎?滿足公眾文化需要,那是政府主辦圖書館的責任。”
專家 應通過預約制 有序開放高校圖書館
高校圖書館該不該敞開大門,如何平衡大學師生、市民參觀、借閱圖書的需要?教育學博士侯正方認為,高校是開放辦學,大學校園不同于中小學,更多地也承擔了一部分社會服務的功能,大學圖書館也應該向社會開放。
當然,考慮到人力物力,他認為政府應當提供一些開放后的政策、資金支持,同時高校也可以引入一些公共服務,以提供數字化圖書資源、餐館預約制等形式,有序向社會開放,“逐步得到在校師生的理解和支持。”
記者了解到,就在去年,52所在京高校圖書館正式面向全市中小學設立開放日。今后中小學生可在學校組織下,通過網上提前預約,走進高校圖書館感受大學文化。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北京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