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眾從旅游發展中受惠
摘要:原標題:讓民眾從旅游發展中受惠首屆世界旅游發展大會將于今年5月在京召開,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局長魏國楠對于此次大會充滿期待。近日,本報對其進行了專訪。中國旅游報:您
首屆世界旅游發展大會將于今年5月在京召開,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局長魏國楠對于此次大會充滿期待。近日,本報對其進行了專訪。
中國旅游報:您認為大會的召開對中國及內蒙古旅游業發展有哪些積極影響?
魏國楠:近年來,我國旅游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競爭力不斷增強,旅游大國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借助此次大會,將充分展示中國旅游資源和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新成就,并有機會借鑒其他國家旅游發展的成功經驗,推動我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會上,可以與各國家、地區旅游部門負責人和旅游業界代表就旅游促進發展、旅游促進扶貧、旅游促進和平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學習旅游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謀求更加廣泛更加深入的區域旅游合作,讓更多民眾從旅游發展中受惠。
近年來,旅游業正逐步從經濟建設邊緣走向主戰場,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越來越重要。2015年,自治區旅游局積極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和國家旅游局“515戰略”工作部署,全力圍繞“10+3”工程發展自治區旅游業,突出抓了旅游品牌建設、廁所革命、鄉村旅游、文明旅游等重點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對自治區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力明顯增強。2015年,接待旅游者8512.6萬人次,同比增長12.2%;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257.1億元,同比增長25.03%;旅游收入對GDP的綜合貢獻率為11.8%,對第三產業的綜合貢獻率為37%,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綜合貢獻率為36.95%;旅游投資完成332億元,增長29%;旅游行業直接、間接就業165萬人,分別占全社會和第三產業就業的10.52%和26.54%。
中國旅游報:旅游促進和平是大會的三大議題之一,內蒙古與俄、蒙為鄰,發展國際旅游有地域優勢,請問,內蒙古在三國旅游合作發展中做了哪些工作?
魏國楠:長期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與俄羅斯、蒙古國、韓國等國家一直保持著廣泛而富有成效的旅游交流合作。2014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的積極推動下,建立了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俄羅斯后貝加爾邊疆區國際合作對外經濟聯絡旅游部、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旅游局、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旅游署、蒙古國烏蘭巴托市旅游局旅游聯席會議機制(簡稱中俄蒙三國五地旅游聯席會議機制),2014年11月25日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第一次中俄蒙三國五地旅游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于2015年3月27日在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召開。今年將在蒙古國烏蘭巴托市召開第三次會議。
在完善中俄蒙三國五地旅游聯席會議機制基礎上,我們還借助中蒙博覽會平臺,推進國家旅游局與俄蒙兩國旅游部門召開司局會議,將中俄蒙旅游合作上升到國家層面;開展中俄蒙旅游合作洽談會,中俄蒙旅游企業簽署了10個旅游項目,合同金額13.9億元;啟動中俄蒙“萬里茶道”旅游聯盟成立工作,聯合國內8省區與俄蒙兩國共同簽署了《中俄蒙“萬里茶道”(茶葉之路)國際旅游協調會議紀要》,并開展了“茶葉之路——和平之旅”中俄蒙自駕環線探查等一系列跨境旅游活動;指導阿爾山——松貝爾跨境旅游區建設,支持額爾古納、珠恩嘎達布其、額不都拉、滿都拉、甘其毛都等口岸開展邊境旅游業務。
期待借助世界旅游發展大會,與更多的國家、地區搭建旅游交流合作平臺,加強旅游區域合作。
中國旅游報:旅游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也是大會的三大議題之一,內蒙古將如何借力,抓好旅游扶貧工作呢?
魏國楠:旅游扶貧成為首屆世界旅游發展大會的主要議題,是對旅游產業拉動社會經濟作用的充分肯定。希望通過大會看到世界各國及國內其他省區旅游扶貧工作的亮點、特點,內蒙古也將促進旅游產業成為扶貧最有效的途徑。
近年來,內蒙古積極探索“旅游+扶貧”模式,將旅游扶貧工程作為推進自治區旅游業發展的十大工程之一強力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2015年,各盟市創建國家、自治區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分別達到8個、10個和12個、49個;新鼓勵發展鄉村旅游接待戶近1000家,全區鄉村旅游接待戶總數達4200家,星級鄉村旅游接待戶136家,年接待游客約2680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8億元;全區共有447個村開展鄉村旅游,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帶動農牧民就業13萬人,其中有近10萬人為貧困人口,2015年全區脫貧約18萬人,其中旅游脫貧3.2萬人,占17.8%。
下一步,內蒙古將繼續發揮旅游在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作用,強力推進鄉村旅游扶貧工程。一是結合“十個全覆蓋”,在旅游資源較好的村鎮推進“特色旅游村”創建;二是在毗鄰八省區交界地區建設歡迎中心和鄉村旅游點或露營地,在自治區各城鎮周邊打造農業休閑產品和露營地,推出“周末內蒙古”休閑度假品牌;三是在高A級景區周邊發展莊園式農莊、牧場,提高旅游品質;四是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完善旅游基礎設施,開展民族文化旅游;五是在品牌線路、特別是冬季游線路上大力發展家庭游,創建“特色家庭旅游線”;通過開發旅游項目、組建合作社、培育牽頭戶等方式,提高旅游綜合帶動能力,引領更多農牧民脫貧致富。(任阿龍)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旅游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