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客車:將成自動駕駛領域一匹“黑馬”
摘要:原標題:中國客車:將成自動駕駛領域“黑馬” 或最早實現市場化 [導讀] 當你像往常一樣,上了一輛公交車,聽到溫柔的提示音:“關門請當心,請您坐穩扶好&rd
[導讀] 當你像往常一樣,上了一輛公交車,聽到溫柔的提示音:“關門請當心,請您坐穩扶好”,隨著車緩緩駛離站臺,可你卻發現駕駛座上竟然沒人,你會坐立不安嗎?
中國客車:將成自動駕駛領域一匹“黑馬”
本報記者 姜 靖
■“彎道超車”的創新動力
當你像往常一樣,上了一輛公交車,聽到溫柔的提示音:“關門請當心,請您坐穩扶好”,隨著車緩緩駛離站臺,可你卻發現駕駛座上竟然沒人,你會坐立不安嗎?
這不僅是出現在科幻大片中的場景。“中國客車自主駕駛的‘彎道超車’,將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一匹黑馬,可能最早實現市場化。”2月2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2015年8月29日,一輛無人駕駛大客車,駛入鄭開大道,在其他車輛、行人正常通行的全開放道路環境下,從鄭州至開封,共行駛了32.6公里,途經26個信號燈路口,順利完成了跟車行駛、自主換道、自動辨別紅綠燈通行、定點停靠等試驗科目,全程無人工干預。這是世界第一輛10米長公交客車在開放道路上的無人駕駛試驗。
此次上路測試的自動駕駛大客車由李德毅團隊與宇通客車聯合,歷時3年多研發成功。李德毅告訴記者,決定該車在無人駕駛條件下安全駕駛的核心是智能駕駛系統,由感知、認知、控制和交互四大組成部分,類似駕駛員的眼睛、耳朵、大腦和小腦的功能,各個部分相互協調實現大客車的自主駕駛。
“智能駕駛的幾個特點是:永不疲勞,不開小差,沒有情緒,能夠始終專一開車,而不像人一樣,偶爾開小差或出現路怒癥。”李德毅說,其研發的智能駕駛系統,把駕駛這個認知從人腦中剝離出來,物化成一臺機器,形成駕駛腦的概念,進而把駕駛行為形式化。
“無人駕駛中人與車的關系就像騎士與馬,即使主人已經暈過去了,戰馬照樣可以回家。另一方面,人一定要能合理干預智能車,實現人機協同共駕。”李德毅說,事實上,實現車內乘員和輪式機器人之間的視覺、語音、觸摸、腳踏等多種自然交互形態,以及包括手機在內的交互環境與界面的設計,是智能車成功與否的關鍵。而駕駛腦系統可利用雙駕雙控總線設計提高人機交互可靠性。
目前,自動駕駛已成為全球一流汽車業新的技術至高點,而面對廣闊智能汽車市場上的“饕餮大餐”,不少車企都在“磨刀霍霍”,國內外傳統車企相繼投入研發,如奔馳、寶馬、奧迪、一汽、比亞迪等,但至今少有涉獵大客車領域。
對此,李德毅認為,目前無人駕駛小汽車成本較高,廣泛進入普通家庭仍較遙遠,但和私家車相比,“兩客一危”和中重型貨運車輛智能化需求更為迫切,各種各樣的智能商用車的社會化運營比智能轎車的私人購買要早。目前從技術上來看,已具備在城市快速公交(BRT)專用道上使用的條件。
李德毅預計,智能車可望成為互聯網時代繼手機之后的新型網絡終端設備,再加上交通設施的信息化改造和隨身而行的信息化服務,包括自主駕駛汽車在內的輪式機器人產業將迎來井噴期。
“如果2025年后,大規模應用無人駕駛客車技術,那么,智能車亦或是我國智能制造2025的第一張名片,也是我國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第一張名片!智能車產業給社會帶來的變化是全方位的,影響不可低估。”李德毅說。
姜靖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