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告別“3S”融入國際圈
摘要:原標題:中國科學家告別“3S”融入國際圈■兩會聲音“以前中國科學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都是‘3S’, smile(微笑),sleep(睡覺),silence(沉默
■兩會聲音
“以前中國科學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都是‘3S’, smile(微笑),sleep(睡覺),silence(沉默),完全插不上話。”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談起二三十年來中國科學家逐漸融入國際舞臺的歷程,百感交集地說,這個坎兒基本上邁過去了。
龔克上世紀80年代出國留學,國內外巨大差距給他帶來的震撼至今歷歷在目。在通信技術領域,國內在做模擬信號時,國外已經在做數字信號了;國內在做單機時,國外已經在發展網絡了;國內還在做分離電路時,國外已經在做集成電路了。
“當時感覺差距太大了,差著一個時代呢。”龔克說,由于在前沿技術領域缺乏研究經驗,中國科學家很難與發達國家的科研圈子平等對話,參加國際頂尖學術會議的機會也很少。
今非昔比。現在,依然是通信技術領域,中國從第三代移動通信開始提出自己的標準。發展到第四代移動通信時,中國的技術標準已經成為國際兩大主流技術路線之一。隨著對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大力推動,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引領作用將逐漸顯現。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邢定鈺打了一個很好的比方:如果說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是“高原”的話,中國在科技領域也出現越來越多的“尖峰”。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會議上“3S”也成為過去。“我們這個領域每年所有的頂尖國際學術會議,我們幾乎都會去作大會報告。”全國人大代表、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崔鐵軍承認,現在中國科學界與國際學術圈的融合度越來越高了。
“這說明,中國的科研成果和中國學者的觀點開始得到世界的重視。”龔克說,這一點還體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成為國際權威學術組織的成員,有的甚至在其中擔以重任。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以前中國人成為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員是不得了的事情,而現在每年新加入這一科技團體的中國科研人員都有幾十個。
“推動這些變化的根本力量是我們科技實力的進步。”龔克說。在他看來,假以時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學術舞臺上還可以更活躍,發揮更大的作用。(劉園園)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