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機遇成就青年機遇:我們,在開放的舞臺上成長
摘要: 2015年9月24日,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來自各國的大學生選手參加2015年世界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中外青年在這里以魔術會友,切磋技藝,交流心得。中國青年報·中
2015年9月24日,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來自各國的大學生選手參加2015年世界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中外青年在這里以魔術會友,切磋技藝,交流心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陳劍/攝
“年輕人不要以為一帶一路只是國家的事、政府的事,或是大企業的事情,而和‘我’沒什么關系。”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同濟大學教授蔡建國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說,“青年要抓住機遇,任何機遇失去了就沒有了。”
去年11月,印尼最大的綜合線纜上市企業VOKSEL,被一家來自蘇州吳江的民營企業亨通集團收購。印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國家之一。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帶動下,全國人大代表、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提出,“看著世界地圖做企業,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并做出50%以上產品銷往海外、50%以上資本為海外資本、50%以上人才為國際化人才的戰略布局。但該公司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國際化精英人才緊缺。
辭去聯合國的工作投身“一帶一路”
今年26歲的朱可人在藍迪國際智庫平臺工作,此前,她在聯合國下設的國際勞工組織工作。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學習鍛煉后,立志在國際舞臺上施展拳腳的朱可人在瑞士日內瓦得到了一份國際勞工組織的工作。
去年,朱可人辭去了這份曾經夢寐以求的工作,加入藍迪智庫,投身到“一帶一路”的工作中。她覺得自己是在扎扎實實地實現自己的理想,也確實感覺到“一帶一路”與自己密切相關。
朱可人現在是該智庫項目的外事主管,通過推動國別合作來推動項目落地,需要聯絡大使館、當地政府、國際智庫機構、國內外企業商會等。此前,藍迪智庫發布藍皮書,其中外事服務機制方面的內容是朱可人撰寫的。“沒想到短短幾個月,下筆總結具體的合作、對接模式時,就感到我們推進的速度一日千里,這些看起來原來很遙遠的合作,竟然是自己推動。”朱可人說。
同在該智庫組織工作的信息主管朱曉進說:“這個舞臺是一個國際化的舞臺,也是一個廣闊且有延伸力的成長平臺。”
他的工作是整合匯聚“一帶一路”相關的信息,讓國內外企業和機構互相了解,從而使企業在對外投資建設過程中少走彎路、少走錯路。
“一個企業想要走出去,但對國外一無所知,我們提供準確的信息,讓他們決策如何參與‘一帶一路’,這是我工作的價值所在。”朱曉進說。
“青年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這一點我們要有一種共識。”蔡建國委員說。
李嘉慧原本是一家知名律所的律師,現在在藍迪平臺任項目官員。“偶然的機會,接觸了“一帶一路”以后,我看到了它給年輕人打開的另外一片廣闊的天空。”李嘉慧意識到,年輕人的舞臺不僅在中國國內,新的外交戰略給年輕人創造了新的舞臺。
李嘉慧和同事在這個舞臺上,所做的是資源配置的工作,工作中會跟各國使節、政要、企業家等各方打交道,推動項目落地。在她看來,中國青年是時候再次“梳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了。
國家機遇帶給青年的機遇和挑戰
中非發展基金是我國首支對非股權投資基金,是我國支持中國企業開展對非合作、開拓非洲市場而設立的專項資金。截至目前,中非基金累計決定對非洲36個國家的84個項目投資近32億美元,可帶動中國企業對非投資160億美元,已成為中國對非股權投資的主力平臺。
賀亞力是基金創立之初的首批員工,已經在駐非洲代表處工作了4年多。
“現在,中國的年輕人面對的是歷史性的絕無僅有的機遇。”賀亞力感到,隨著國家開放戰略重要舉措的出臺,全社會對對外投資和對外業務的關注度和支持度有很大的提升。“如果年輕人能看到這是對國家未來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把個人事業和發展融入這個戰略,是很好的實現個人發展的路徑。盡管非洲艱苦,但在非洲駐外投資工作給我帶來很多樂趣。”
去年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致辭時表示,為推進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設,中方愿在未來3年同非方重點實施“十大合作計劃”。同時,為確保“十大合作計劃”順利實施,中方決定提供總額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其中,為中非發展基金和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各增資50億美元。
這個消息讓賀亞力和同事感到振奮,“國家給我們任務的時候,我們發揮的空間更大了。”
但同時,賀亞力也感到巨大的壓力,“與歐美國家比,我們在海外的人員隊伍少,同時限于地緣、語言等因素,在參與國際競爭的時候,那些先行一步的國家,深入當地的程度高,獲取當地項目和支持比我們快一步。面對巨大的競爭,我們不能等,等來的可能是挑剩下的,有可能會產生損失。”賀亞力現在在加納代表處工作,拿到第一手材料、第一手項目,第一時間得到當地的支持是他的任務。
中國航空業走出去是一個戰略舉措,而對非區域航空領域更具潛力和投資需要,賀亞力和同事就有意識地了解加納這個非洲西部重要的樞紐國家市場,促成了中非發展基金、海航和當地的合作,創建AWA航空公司。
賀亞力有更深的思考:“我們現在在研發生產商用大飛機,不能僅靠傳統的開拓模式,必須要創新思路,在非洲開辟一片天地。”
陳琳從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畢業,在該機構風險管理部工作,一進機構,領導就告訴她:“基金團隊就是摸著石頭過大海。”她深切地體會到這一點:對非投資沒有成熟的經驗和可以借鑒的東西。迅速了解、建立自己對非洲國家和投資項目的風險評估、監測、預警的體系,迅速搭建一套內部的規章制度、管理監測的體系就是陳琳所在部門的工作。
他們積極與各種國際機構、投行聯系,向相關機構借鑒經驗,經過兩三年的實踐,建立了自己的評估體系、價值追蹤體系。這份工作對陳琳的吸引力就是:“永遠有新的課題等著我們研究。”
2014年年底,年輕的陳琳被提拔為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
這是一個拼實力的舞臺
“一方面我們感到北上廣這些地方就業很困難,另外一方面要看我們有沒有積極走出去的勇氣。但是話又說回來,要是真的參加‘一帶一路’建設,必須具備本領,這是一個走出國門、走向國際舞臺的過程,所以要學好本領以后才能走得出去,走得好。”蔡建國委員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
“中國的企業要國際化,必須要靠國際化的人才,這就是中國年輕人的舞臺。”崔根良代表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國際化知識,但在創新思維方式、錘煉堅定意志方面還需要更加努力。
較量才剛剛開始。
中非發展基金法律合規部的年輕人韓丹,曾在荷蘭鹿特丹大學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在國際稅法課上,荷蘭教授拿出一張色彩斑斕的地圖,中國的顏色很淺,教授認為中國的開放程度是最低的,甚至對中國人的工作生活環境產生質疑。韓丹據理力爭,邀請教授親自到中國感受。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一定要力挺我的祖國。”這個事情韓丹記憶猶新,也注定了她的選擇——回國,進入中非發展基金這樣的企業。“國家與國家的競爭,也會體現在各國青年個體間的競爭。”韓丹說,她不愿做國家發展的旁觀者,她要參與其中,她愿意接受挑戰。
幾年來,韓丹去過十多個非洲國家,盡管面對惡劣的氣候、疾病和政局不穩等不利條件,但她和同事贏得了當地人對中國青年“干練、專業、有責任心”的評價。
朱可人在聯合國工作時發現,外國人認為中國年輕人更愿意抱團,更執著于工作,勤奮、刻苦,但是沒有太多愛好,個性少,“其實很多都是刻板印象”。現在,她發現國際上越來越多地認識到中國青年的個性。
1991年出生的黃東凱是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職工。2014年,他作為中國廣州青年志愿者赴塞舌爾服務隊的一員,參加海外志愿服務。一年服務期滿,他在當地任職的一家政府主管的單位領導給他開出了比在國內更優厚的條件,希望他能留下來。
黃東凱在塞舌爾做網絡管理工程師,除了網絡管理工作,他還結合自己的工作內容,幫助服務單位建立資料歸檔、資產管理工作,創建了相關臺賬。當地人對他的評價除了勤奮,還有會思考。黃東凱感覺到當地人對他態度的前后變化。
除了對外經濟交往,通過文化交流、志愿者交流,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走上國際舞臺。僅團中央中國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項目,就已向23個國家累計派出650名青年志愿者,從事漢語教學、體育教學、計算機培訓、中醫診治、農業科技、藝術培訓、工業技術、社會發展、國際救援等多個領域的服務。
1987年出生的朱賽梅在毛里求斯的一所學校做漢語教學工作,她是去年作為團重慶市委承辦的中國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毛里求斯項目的志愿者前往當地的。她說:“中文志愿者已經是當地的品牌項目了,這種傳遞友誼、跨文化的交流,讓當地人看到了更加現代和開放的中國。”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孫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青年無疑應該承擔起國家對外交流的重擔。因為,青年有朝氣,也是 ‘年輕中國’、‘青春中國’形象和面貌的展示。青年人也應該認識到自己肩上的這份責任。”
蔡建國委員的一個學生也參加過海外志愿服務。回國后,這位同學向他匯報說,在國外最大的感觸就是鍛煉出了獨立思考和應對苛刻挑戰的能力。蔡建國說:“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年輕人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關鍵在于是否有意識主動參與。架起國家對外開放戰略與青年之間的橋梁,青年組織、共青團組織可以在其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