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學“自強之星”引發“接力效應”
摘要: 近日,隨著2015年度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獲獎名單揭曉,河北工程大學“自強之星”記錄再度刷新:水電學院2012級學生王海濤成為該校第九位&l
近日,隨著2015年度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獲獎名單揭曉,河北工程大學“自強之星”記錄再度刷新:水電學院2012級學生王海濤成為該校第九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科信學院2013級的石宏銳則是該校歷史上第十位“自強之星”提名獎獲得者。
這個記錄已經連續8年被改寫——過去8年中,該校每年都有學生捧回“自強之星”獎狀。過去10年,該校更是涌現了9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說起校園中的“自強接力”,河北工程大學黨委書記哈明虎坦言,在河北省重點骨干大學中,河北工程大學學生有兩大特點:一是學生就業面向艱苦行業的多;二是學生來自農村的多,貧困生多。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中的自強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應有之義,也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強大精神力量。”哈明虎告訴記者,針對學校特點,河北工程大學將培育自強精神作為文化建設和大學生凝魂筑夢的重要抓手。
從2015年3月開始,學校圖書館不定期舉辦的“郭暉博士沙龍”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作為沙龍“女主人”,郭暉的故事早已被學生們熟知:11歲時,她患病導致高位截癱;2002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北京大學博士;近期,又完成了在哈佛大學20個月的訪學……
郭暉認為這個為自己量身打造的“沙龍”重在“交流”,一些大學生會和她談起自己的困惑。雖然無法為所有困惑都開出一劑良方,但郭暉還是把自己學習生活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他們能找到答案,得到一些鼓勵。”作為教師,她相信“身教勝于言傳”。
在河北工程大學,不僅有“郭暉博士沙龍”,還有用該校學生名字直接命名的“自強精神”品牌活動。
2011年,文學院2007級學生夏毛當選201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這名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大學生,面對生活的磨難,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積極從事志愿服務活動,傳遞愛心、感恩社會。于是,文學院就把法律專業本科班命名為“夏毛班”。
河北工程大學文學院黨委副書記步秀君將這樣的“冠名”稱之為“自強之星品牌”的放大效應。“用身邊的榜樣讓同學們對‘自立自強、愛心奉獻’有更直觀感受,也更可學可行。”
“2011年就畢業離校的夏毛如今已是成都一名出色的青年律師。” 步秀君告訴記者,人們依然稱該校法律專業本科班為“夏毛班”。
和“夏毛班”一樣,“心靈自強會”的名稱也來自該校一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李新玲。
該校醫學院學工辦主任苗樹梁還記得,2004年貧困生李新玲是帶著暑假打工掙來的1300元獨自一人到學校報到的。“入學后,她邊上學邊打工,從未向家里要過一分錢;她有縣、鄉、村三級貧困證明,卻從沒向學校申請過一次困難補助。”通過打工,除了交自己的學費,李新玲還時常支援遠在大連求學的妹妹。
2007年,她成為河北工程大學首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后,李新玲發起并成立了學生社團“心靈自強會”。“‘心靈’與她名字中的‘新玲’同音。”苗樹梁解釋說。
在過去的9年中,“心靈自強會”從最初貧困生通過QQ群互相介紹兼職機會、交流學習生活心得為主,到后來以組織貧困大學生傳遞愛心、感恩社會為特色。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長期以來,學校堅守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職能。”說起“心靈自強會”的9年歷程,在哈明虎看來:正是由于在育人過程中不斷為“自強文化”注入了更富時代特色的新內涵,才使自強精神在大學生中實現“接力效應”,成為河北工程大學校園的一道文化風景。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