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藝術團讓百姓生活更充實
摘要: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張紅衛“喂,啊,是周口的李先生,這幾天有婚禮慶典邀請我去演出,好好,都是老熟人了,價格照舊,到時候一定去。”近日,汝南縣板店鄉馮屯村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張紅衛
“喂,啊,是周口的
近日,汝南縣板店鄉馮屯村“樊家藝術吹唱團”領隊樊新華一大早就接到外地預約演出電話,他一邊用臉一側夾著手機,一邊拿著本子記著,答應后他又仔細翻看了記錄本,“還好,近段時間沒有演出,可以出趟遠差了!”
連續多年參加全縣文藝演出的馮屯村“樊家藝術吹唱團”是一支遠近聞名的文藝演出隊,現擁有演員10多人,全是本鄉本土的農民,這些人一人多能,既可表演又可伴奏,有人還兼作編劇、作曲,講的是地方話,唱的是地方戲。因為創作演出的劇目接地氣而深受群眾喜愛,不僅活躍在周邊鄉村,還曾應邀到周口、商丘、南陽等地演出,年收入30多萬元。
近年來,為繁榮農村文化生活,板店鄉不斷完善基層文化服務網絡,多方挖掘民間文藝人才,鼓勵民間藝人積極創辦各類演出團體,“樊家藝術吹唱團”只是板店鄉眾多民間藝術團體之一。
據統計,目前,板店鄉活躍著10多支民間文藝演出隊,戲劇、歌舞、嗩吶、腰鼓等形式各樣,都是群眾自發成立的。為擴大知名度,各文藝演出隊變“等客上門”為“主動營銷”,有的印制標明服務項目、精品節目的名片,主動散發;有的將演出劇照噴繪做成舞臺背景,并打上電話號碼,方便群眾聯系。每逢婚嫁迎娶、店鋪開張、節日慶祝,各文藝演出隊便被邀請前去表演,他們放下手中的農活,扮上妝、穿上演出服活躍在舞臺上,既愉悅著身心,也充實了腰包,還繁榮了群眾文化生活。
目前,板店鄉已有200多名“農民草根藝人”活躍在鄉村文化舞臺上,他們以歌舞、小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唱改革、頌模范、樹新風,傳播先進文化,逐步形成了一支“播種”鄉村文明的生力軍,讓群眾的業余生活紅紅火火。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