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何時能不被“溫情”的雞湯蠱惑
摘要:什么是優質的教育?家長何時能不被“溫情”的雞湯蠱惑 □現在的家長已經被各種教育理念全副武裝起來了,但是,他們內心深處那個世俗的成功標準卻沒那么容易動
什么是優質的教育?家長何時能不被“溫情”的雞湯蠱惑
□現在的家長已經被各種教育理念全副武裝起來了,但是,他們內心深處那個世俗的成功標準卻沒那么容易動搖,所以,他們需要的是不受痛苦但是見效快速的藥方
□美國高中的學生群像: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績4.0,他們一天只睡4個小時,灌下4大罐拿鐵咖啡,為的就是能夠熬過一整夜
□優質教育當然要激發人的創造力,但是激發創造力并不等同于無節制的釋放
冬日的北京冰凍三尺。周末的清早,李煜一骨碌爬起來,因為她要去聽一個指導北京家長如何擇校、如何買學區房的講座。
其實,李煜是很多家長羨慕的對象。
自北京開始基礎教育的深度改革以來,各個區縣誕生了不少九年一貫制的學校,一些本來不被看好的小學,因為6年之后可以直升不錯的中學,而一下子成為“香餑餑”。李煜家門口就有這樣一所學校。
不過,雖然被很多人羨慕,李煜并不滿足。
“我希望兒子能享受更優質的教育。”李煜說。
雖然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入,從國家到各省區、市都把“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就近入學”定為改革的目標,就是想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教育”,不過,家長們總是相信:一定還有更優質的。
講座舉辦者介紹,以往類似的講座聽眾大概能有300人,但是,這次講座報名者達到了600人。很多家長像李煜一樣,筆記記了滿滿的好幾頁。
在中國,教育對一個家庭來說絕對是頭等大事。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更優質的教育,以便將來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那么到底什么是優質教育呢?似乎有兩股力量在左右著家長們:一股力量來自一撥撥家長的口耳相傳,無論教育政策怎么變,這股力量都會告訴你“拼孩”是唯一的正確路徑,所以,很多孩子每天早上要到十幾公里外的名校去上學,為了能上名校孩子曾經學過奧數、英語、鋼琴、舞蹈等等;另外一股力量來自那些“心靈雞湯”,告訴你比壓力、成就更重要的是快樂,所以,另一些孩子的生活遠離課外班、作業,甚至遠離中國的學校。這兩股力量方向相反、一硬一軟,但,都足夠強大。
不過,在不久前,新東方優能組織的2015年中國基礎教育白皮書的發布會上,不少專家告訴家長,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對“優質”有種種誤讀。
優質教育=“名校”?
這個等式是大數據運算得來的結果。來自新東方的那份基礎教育白皮書上的調查顯示,4000個網民進行答題的調查中,說起“優質基礎教育資源”有3251人首先想到的是“名校”。
那么名校就等于優質教育嗎?
李進先生這幾天正在陪孩子參加藝考。女兒的理想目標是清華大學,為此在兩個月的封閉訓練中,孩子一聲苦也沒叫。在李進看來,女兒的這種吃苦學習精神在6年前根本是不可能的。
李進女兒小升初正趕上北京擇校最熱的時候,競爭也相當慘烈。好在李進的職業跟教育系統沾邊,所以,托了各種關系終于進了一所“名校”。
但是,自打進入名校那天起,李進的女兒就沒找到過感覺。班里的大多數學生都在課外學過數學和英語,這種差距讓女兒的成績一下子落在了后面,再加上“名校”特有的明里暗里都彌漫著的競爭,到了第一學期結束時,李進的女兒徹底厭學了,說什么也不再想回到學校。
女兒從小就喜歡畫畫,而且畫的相當不錯,但李進一直說服女兒盡可能走上更加高效的名校之路。
但是,面對因厭學而情緒抑郁的女兒,李進沒辦法只能放棄名校,把女兒轉入了一所美術學校。
轉學之后,李進女兒的學習狀態徹底改變了。
杭州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夏谷鳴曾經說,“有人問我西湖邊上的別墅喜歡不喜歡,我當然喜歡,但是我從來不會去想要不要擁有這樣的別墅”,因為,生活中大家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量力而行。
但是,在教育上,這樣一個常理卻往往被忽視。
一位校長說,他曾經看到一位老師留的十一長假作業:7篇作文,“大概在這個老師看來一天一篇作文不算太多,張弛有度依然是生活中的常理,但是這位老師的頭腦里根本沒有想,長假本來是要讓學生休息的。”
懂教育的人都知道這不符合教育規律,但是這樣的學校卻因為成績越來越好而成為家長爭相想擠入的名校。
那么到底什么是好的學校?“豐富性可能是特質之一。”夏谷鳴說。夏校長的理解被很多教育界人士認可,“大眾化教育帶來的問題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明顯,不僅是智力上,個性上差別也有很大。”在過去,雖然無論文理都要學習理、化、生,這些學科的學習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除了能夠比較嫻熟地解決學科問題,還要看學生在做人做事方面是否體現了科學精神,有實事求是、科學質疑精神。現實中是否有對規則的敬畏?”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說,因此,基礎教育階段的改革必定要在價值觀和辦學特色上發力。
不過,這樣的表述跟“高一本率”、“全班五分之四考上了北大清華”等相比還是顯得沖擊力不夠。
優質教育=快樂主義?
學奧數、學英語、一門心思為成績?專家說優質教育不是這樣的。于是,一些家長往相反的方向走,紛紛把孩子送出國外,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國外的教育輕松快樂,沒有那么大的應試壓力。
中國的教育已經被一股西來的“快樂主義”洗了腦了。有專家這樣說。
尤其在小學階段,三點半就放學、低年級不留書面作業、期末考試由傳統的筆試變成了闖關、游戲等歡樂感十足的“樂考”。
部分家長和專家之所以對“快樂”如此癡迷和崇拜,是因為他們看到國外的孩子就是在極輕松的狀態下擁有了天馬行空的創造力。
但其實,西方教育就是這樣完成了淘汰:普通人家的小孩每天下午下課后快樂地去玩耍了,但是很多精英階層的孩子要用這段時間付錢去額外學習。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介紹,不久前在美國一流大學與北京大學的研討會上,當場模擬了一次美國大學錄取的過程。在一堆資料中,有兩個對錄取來說很核心的表格,其中一個就是孩子的基本成績。“我們可以看到其中一個孩子的GPA(一個學生高中4年成績最終換算成的一個成績,最高分是4.0)分數是3.96,這是核心。”陳志文說,這個操作過程給人觸動很大,美國這些頂尖大學錄取時,成績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
很多留學機構也給出了類似的解釋:美國一般的大學,社區大學或排名較為落后的大學對于申請者的GPA要求在2.5~3.5之間,但是好一些的學校GPA至少要達到3.5,“很多頂尖學校最終錄取學生的GPA平均分都達到了3.8或3.9。”一位留學機構的人員說。
據報道,美國一記者花了一學年時間,在美一所公立高中蹲點。一年的體驗,讓他寫成一本書,書名叫《夢想的學校》,第一章用了這樣的長標題,“4是有魔力的數字:4小時睡眠,4杯拿鐵,4.0”。這本書描述了這所美國高中的學生群像: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績4.0,他們一天只睡4個小時,灌下4大罐拿鐵咖啡,為的就是能夠熬過一整夜。
付出才有回報。
這大概是一個最顯而易見的因果關系,但是當“快樂教育”這碗“雞湯”上桌之后,中國家長怎么一下子忘了囊螢映雪、聞雞起舞、鑿壁偷光的典故?
說到底,焦躁、盲目跟隨、急功近利共同作用,導致了這種結果——雖然從表面上看,現在的家長已經被各種教育理念全副武裝起來了,但是,他們內心深處那個世俗的成功標準卻沒那么容易動搖,所以,他們需要的是很少痛苦但是見效快速的藥方,當聽說“別人家的孩子小時候瘋玩,長大后仍能創造巨大財富”的時候,家長們怎能不動心?!
其實,辛苦并不意味著不快樂。那些付出艱辛之后獲得的成就感與少寫幾次作業、多做幾次游戲所獲得的輕松快樂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中國教育的問題關鍵,是不顧孩子個性差異、興趣志向不同,而一股腦地把他們轟在同一條道路上學習比拼,并且不斷加大這條路上的競爭壓力。
中國孩子心底真正的不快樂是沒有把學習變成自己內心的需求,再加上社會上一浪高似一浪的呼喊:“我們的孩子是不快樂的!”孩子們還沒上陣就已經累了。
優質教育=釋放天性?
還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國外是因為國內的教育讓孩子失去了創造力。
沒錯,教育就應該激發每個孩子的潛能,釋放每個孩子的天性,優質的教育就應該讓他們煥發自身的創造力。
北京老廖的兩個兒子特別淘氣,他和愛人三天兩頭被叫到學校。“咱們中國的老師喜歡小題大做,都是一些小事”,老廖說,比如,“上課玩玩具”、“在廁所里打鬧”、“偶然會在老師講課的時候跑到別的同學座位上”。
為了不壓抑孩子的天性,享受更為優質的教育,老廖移民了。
但是,移民一年后老廖后悔了。
孩子上學沒多久,老廖也被美國老師請到了學校,因為中午吃飯的時候兒子不知道為什么用勺子敲打飯碗,“發出很大聲響”。
“他來美國時間還太短,有些行為可能跟溝通有關。”老廖試圖跟老師解釋。“也許有關,但是他不能破壞規則影響別人。”老師說。不僅如此,學校還請了專門的老師跟老廖就兒子是否有暴力傾向問題嚴肅地談了話。
“郁悶!終于體會什么是種族歧視了。多大點兒事兒啊!早知如此還不如留在北京!”老廖在朋友圈里吐槽。
這其實是家長對優質教育的又一次誤讀。
優質教育當然要激發人的創造力,但是激發創造力并不等同于無節制的釋放。
“對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我們一定要理解其中的精髓,不能只是照搬只做表面文章。”陳志文說。
在歐美的不少私立學校,他們的規定和限制甚至比國內的學校更具體嚴格,比如:進入教室或辦公室必須摘帽;在校園內不適當地使用網絡將會受到違反校規的處罰;如果校方發現學生攜帶不被允許的物品到校,會予以沒收,被沒收物品只交還給學生的家長或監護人……
人們甚至形成了一種對規則的崇拜,陳志文記得一次在美國迪士尼跟兒子一起排隊上廁所。這時有個小女孩大概憋不住了想插隊,陳志文父子給小女孩讓出了地方,小女孩馬上被她的媽媽制止了,向陳志文他們道了謝并說:“這是規矩,不能因為她小就可以破壞規矩。”
這么多年中國家長都在給孩子更優質教育的道路上尋尋覓覓,其實,優質并沒有統一的標準。
也許,當我們不會輕易被看似溫情的雞湯蠱惑時,反而離優質教育更近了。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