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淮陽就知什么是“中國最大的廟會”
摘要: 【太昊陵廟會俗稱二月會,是集祭祀、歌舞、文娛、商貿于一體的傳統民俗活動。每年自農歷二月二日始,三月三日止,會期一個月。廟會期間,河南、河北、安徽、山東、湖北
【太昊陵廟會俗稱二月會,是集祭祀、歌舞、文娛、商貿于一體的傳統民俗活動。每年自農歷二月二日始,三月三日止,會期一個月。廟會期間,河南、河北、安徽、山東、湖北等數省的善男信女們從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進太昊陵朝祖進香,高峰時,每天可達數十萬人。寄托了我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
淮陽一年最熱鬧的季節是每年農歷的二月廟會,每年“二月二”的這一天,都會有數十萬人涌入淮陽。直到農歷“三月三”之前,這樣的人潮都不會平復。
淮陽廟會源自太昊陵,已有數千年歷史。近年來,圍繞太昊陵舉辦的廟會規模逐漸擴大,官方名稱“淮陽羲皇故都朝祖會”,預示著這場廟會已經成為整個淮陽的共同節日。
每年慕名前來的游客,多數只為了太昊陵。這座祭祀太昊伏羲氏的陵廟,因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而被譽為“天下第一陵”。
太昊伏羲陵位于淮陽縣城龍湖北岸,現存太昊伏羲陵為明初所建。以太昊陵為中心的淮陽廟會,因其會期長、范圍廣、人數多被國家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經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審鑒,太昊陵廟會單日游客曾達825600人,成為全球“單日參與人數最多的廟會”
以往,凡祭祖朝香者,都要從家鄉帶一把泥土,進香之后,添灑在伏羲陵墓上,寓意子孫繁榮昌盛。
如今,人們在廟會上能看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和淮陽特有的“擔經挑”表演。而對孩子來說,廟會上隨處可見的“泥泥狗”顯然更有吸引力。
淮陽太昊陵廟會,又叫“二月會”,始于遙遠的古代。《禮禮·月令篇》載:“仲春之月……以太牢祀于高媒。”古代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稱之“太牢”,諸侯祭祀稱“少牢”。這里的“高媒”指伏羲和女媧。神話傳說伏羲和女媧兄妹二人滾磨成婚,摶土造人,繁衍了人類。后伏羲以“二月會”的形式組織部落男女相會成媒為婚,相會地點即今日的太昊陵。伏羲在此基礎上“制嫁娶”,從此結束了人類群婚的愚昧狀態,因此,伏羲、女媧被后人稱為“高媒”。伏羲死后,人們就把他葬于淮陽“二月會”男女相會之地,起高陵紀之,從此年年祭祀,香火鼎盛。
廟會期間各種各樣的漢族民間娛樂活動更是引人入勝,與其它廟會相比,太昊陵廟會習俗中有三點十分獨特的地方:一是"擔經挑",也稱"擔花籃"。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祭祖娛神的舞蹈形式。廟會期間,這些"經挑班子"在太昊陵前載歌載舞,往往吸引許多前來進香的善男信女們駐足觀看,舞到高潮處,舞者走到中間背靠背而過,兩尾相碰,象征伏羲、女媧相交之狀。其唱詞也多與伏羲女媧有關。這個舞蹈的一些動作,與漢代畫像石中人首龍身的伏羲、女媧下部交尾的圖像基本吻合,是原始的生殖機能崇拜的一種習俗。
第二個獨特的習俗是廟會上隨處可見的"泥泥狗"。泥泥狗,是廟會上出售的一種泥玩具,吹之有聲。當地人解釋它是守陵的神狗,是祭祀人祖的圣物,若把泥泥狗送給兒童或親友,可以消除祛病,吉祥平安,人們紛紛購買帶回家鄉。每年的太昊陵廟會上,都擠滿了琳瑯滿目的泥泥狗攤點。這些泥捏的玩具造型多樣,形象夸張,神態各異,于古拙中見寓意。據考,這些泥玩具是流傳至今的原始社會后期的活文物。有的泥泥狗的造型反映了伏羲時代的生殖崇拜。
第三個獨特的習俗是布老虎。太昊陵之所以廣泛流傳布老虎且經久不衰,源于一個美妙的傳說。相傳,在上古時代,由于“天塌地陷”,人間只剩下伏羲、女媧兄妹二人。為繁衍人類,二人就各自去尋找配偶。因遍尋無人,便以滾磨為媒。女媧羞于見兄,遂扮成老虎,以草帽遮面,與其兄成婚,使華夏民族衍續下來。所以,布老虎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裝飾品、吉祥物和玩具,它反映了華夏子孫對人祖伏羲、女媧的懷念與敬仰,是早期人類繁衍崇拜的物化和象征。后來,女子結婚時頭上要頂紅蓋頭,就是由此演變而來。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大河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