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潮侵襲 互聯網金融揮別“閉眼投”
摘要: “現在總算是冷靜下來了。”北京一家私募的VP(副總)孟河(化名)說,“今年年初的時候,整個互聯網金融市場都還是很浮躁的。”他告訴中國證券報
“現在總算是冷靜下來了。”北京一家私募的VP(副總)孟河(化名)說,“今年年初的時候,整個互聯網金融市場都還是很浮躁的。”他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15年互聯網金融可以說是資本的最大“風口”,幾乎可以說是“閉著眼睛投”。
專家和投資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支撐下,發展迅速。從最初的第三方支付、到后來的各種互聯網理財“寶寶”產品,再到P2P、股權眾籌,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金融領域。互聯網金融最初的“野蠻生長”自然離不開資本的助力,但是隨著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出現風險,最新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規范發展”,行業的進一步洗牌將加劇兩極分化,預計互聯網金融將迎來一波資本寒潮。
資本進入“觀望期”
“最瘋狂的時候,我們所有的人都要奔赴各地去看互聯網金融的項目。就在去年末,我去浙江看了一個項目,只是一個上線沒幾個月的平臺,幾乎沒有流量,但是開口就敢要一億。”孟河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他一直是看互聯網項目的,也經歷過此前的互聯網泡沫,但是2015年,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獅子大開口”還是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實際上,包括孟河在內的許多機構投資人士也覺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浮躁”情緒不可持續,只是沒有想到會來得這么快。
作為互聯網金融中的一大主角,P2P行業在2014-2015年間經歷了一波融資熱。愛錢進CEO楊帆坦言,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P2P作為新興金融模型,監管門檻和入行門檻都比較低,投資機構可以基本不受限制的方式來進入。風投資本對于P2P行業的投資策略傾向于“小投入、廣撒網”的試水和學習。但隨著監管法規的出臺,行業隱形競爭門檻已經顯著提升。加之資本市場震蕩、P2P行業政策不確定性猶存,風投資本今年對P2P市場的預期并不樂觀,更多持觀望或撤離姿態,融投資行為會大幅萎縮,只針對少數P2P企業進行長線價值投資。
金融工場董事長魏薇認為,事實上,自從互聯網金融誕生以來便一直不缺乏資本的關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隨著行業泡沫被擠出,“閉眼投”互聯網金融的時代已經過去。隨著監管政策逐漸細化,具體的監管要求或許也會成為風投衡量平臺的基準指標。未來資本將更青睞成熟合規、具有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當然,互聯網金融涵蓋的遠遠不止是P2P,中國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發展甚至成為全球標桿。公開數據顯示,過去10年,第三方支付獲得長足發展。支付寶已經實現每天億級、每秒數萬級的交易筆數,技術能力超越VISA和Master。領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創造性地基于大數據技術,實現無擔保、無抵押的互聯網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切實填補了傳統信貸的空白。但是,最近幾年的“野蠻生長”也讓這個行業蒙上了倒閉跑路、非法集資等陰影。
因此,對于“孟河們”來說,現在只需要觀望和等待。“等待什么?當然是等待行業的優勝劣汰和理性回歸,我們相信通過市場的力量、政策的規范,最終會讓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理性發展,屆時我們只要‘錦上添花’就好了。”
洪泰基金高級投資經理黃瑀在談及2016年資本投資互聯網金融的風向時稱,“目前我們關注的領域是互聯網金融與企業服務行業。據我目前觀察,P2P模式的信貸類借款會有一個大爆發;互聯網保險的機會比較大;消費金融領域也得到市場的一致認可,很多機構都表明了意向。”
有人歡喜有人愁
對于資本寒潮的到來,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專家和業內人士預計,未來資本將更加青睞一些老牌的大中型互聯網金融機構。近日,知情人士就透露,稱螞蟻金融計劃在當前若干新老投資者參與的一輪融資中籌集至多人民幣200億元(約合31億美元),估值將超過500億美元。此輪融資預計將于4月中旬完成。據報道,B輪融資金額或在15億美元以上,還將繼續引入“國”字頭股東,并將最快于年內計劃IPO。
而那些“游手好閑”、“坐等被收”的互聯網金融機構肯定只有發愁的份兒,最終走向末位淘汰。
一家老牌P2P平臺的高管坦言,“最早由于各方資本的介入,P2P行業飛速發展。而后開始惡性競爭,平臺的獲客成本水漲船高,各種優惠戰、補貼戰也給投資者一些不太合理的心理預期。在行業進入轉型陣痛期后,更是風險事件頻發,如果能夠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引導行業回歸理性,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學院副院長陳晶瑩在今年全國“兩會”提交的一份建議中提到,對互聯網金融要分級監管,集中整治“偽互聯網金融”,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扶優逐劣,建立長效機制。“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正處在一個十分關鍵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個別無底線、無原則、無基礎門檻的偽互聯網金融,的確嚴重損害了公眾利益、行業形象和市場信心;另一方面,一些優秀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其普惠利民的本質未變,其基于技術進步的基礎未變,其貼近群眾、急民所需的優勢未變。”陳晶瑩表示。
螞蟻金服研究院副院長李振華認為,區分好的互聯網金融與壞的互聯網金融,甄別行業當中的害群之馬,首要問題是要理性認知互聯網金融,“不能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而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應該在八個方面為社會和用戶創造價值,分別是降低交易成本、去中介化、普惠、平臺效應、生態圈優勢、分散投資、互聯網思維、金融超市。
P2P平臺或縮至200家
優勝劣汰或許也是監管部門希望看到的。對于P2P行業,銀監會等四部門在2015年末共同起草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簡稱《暫行辦法》)出臺。接近監管層人士透露,“監管細則絕對不是保證所有的平臺都能達標。比如要求銀行存管、信息披露合規等都是硬性指標,如果銀行都不愿意給你存管,那是不是你這個平臺在合規、風控等方面存在問題?”
因此,拍拍貸CEO張俊預計,2016年倒閉平臺數量會大幅上升,P2P平臺的數量會在5年內收縮到200家以內;同時,P2P平臺將面臨來自傳統金融機構的挑戰。借助互聯網工具,許多傳統金融機構與時俱進,將自身業務下沉。金融服務可以是多家、多樣化的,但勝者總是不會太多。P2P行業最終的勝者就是“剩者”,能在內外壓力下生存下來的“剩者”終將為王。“當然我們也希望對于互聯網金融這樣一個新生的行業,希望能在保持適度監管的同時,對創新能有一個相對寬容的態度,能保持監管政策的持續性和延續性。”張俊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小牛在線COO余軍也希望監管適度,且不能“一刀切”,鼓勵行業創新,并且能夠采取包容的態度,為企業提供適度寬松的發展環境。2016年行業的主旋律是自律,并且堅持合規創新,完善風控體系,規范自身運營。
另外,在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過程中,多數互聯網金融人士多次提及征信體系的完善對于行業發展的重要性。余軍說:“希望能在征信系統方面能夠更進一步的完善,因為征信系統的不完善還是目前互金平臺發展的一大掣肘。”
鳳凰金融總裁張震希望由國家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產權登記轉讓體制變革、金融科技云等。并且,能夠拓寬金融牌照的授權許可范圍,鼓勵支持優秀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獲得基金銷售、保險經紀、公(私)募基金和金融資產交易所等牌照。另外,結合創新性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實際需求,在人才引進、稅收減免、房租補貼和產業引導基金上給予實質性支持和幫助。(記者 陳瑩瑩)
資金存管的“兩難”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P2P平臺的資金存管問題無疑是各方關注焦點之一。而最有意思的是,談及這個問題,不管是P2P平臺還是商業銀行,似乎都有說不盡的“難處”。
根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實行自身資金與出借人和借款人資金的隔離管理,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
盡管《征求意見稿》給出了18個月的整改達標時間,但是許多P2P平臺卻坦言“壓力山大”。據了解,目前有不少P2P平臺對外宣稱與銀行達成了存管意向,但真正與銀行實現系統對接的平臺僅10家左右,而網貸之家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全行業累計平臺數量已達3944家。
壹佰金融的創始人兼CEO洪建榮坦言,壹佰金融在去年8月底就與民生銀行簽訂資金托管協議,也與中銀保險簽署履約保證險協議,但相關業務的對接到現在依然進展緩慢。“可能因為監管細則還未落地,銀行、保險公司對相關業務的具體操作有顧慮。我們希望政策層面能加強對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機構合作的政策支持以及具體指導,幫雙方的合作清除障礙。”捷越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風控官王曉婷也表示,“目前的情況是各個機構爭相去跟銀行談,競爭激烈了推進的進程相對就會變慢。此外,有些銀行的業務部門會等總部規則制定完成才開始執行,這些都變相增加了時間成本。”
一邊是P2P平臺深感資金存管推進緩慢、連連叫苦;另一邊的銀行也是“有苦難言”。不少銀行業內人士坦言,技術不是問題、人員也不是問題,最擔憂的還是若有平臺跑路拖累銀行的聲譽。一家股份制銀行資金托管部人士坦言,“雖然已經說明了是存管,但多數個人投資者其實并不明白何為存管,一旦發生風險跑到銀行追責怎么辦?”
首金網總裁周健稱,互聯網金融行業從蠻荒發展到精耕細作,各平臺發展良莠不齊。“e租寶等事件的發酵讓行業口碑受到打擊,輿論乃至整個社會都因此對P2P行業留下詐騙、非法集資的刻板印象,短時間內難以改變,這樣的氛圍的確讓銀行為難。”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了解到,由于接連發生P2P平臺跑路的風險事件,多家開展P2P平臺資金存管業務的商業銀行不僅提高了相應門檻,而且有意放緩了推進速度。
據了解,目前多家銀行要求P2P平臺實繳注冊資金不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或者要求平臺實際控股股東為大型國有企業、主板或中小板上市公司、大型金融機構、知名互聯網企業,或該平臺已獲得知名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資等。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正常運營的2033家P2P平臺里,注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的共有737家,3000萬元以上的至少990家,1000萬元以上的達到1811家。由于工商信息披露不完善,這些平臺中無法查詢到實繳資本金。但實繳資本能達到上述三個門檻平臺,應該只有極少數。
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商業銀行嚴防聲譽風險也屬情理之中,最后還是需要部門出臺進一步的資金存管細則。
或許這也是多數P2P業內人士的希望。票據寶CEO李華軍建議,應加強市場風險監管規則,嚴格要求中介機構實施資金的第三方托管制度。“托管與存管仍然有幾個顯著區別,托管內容包括取得投資資產的交易數據,由銀行來單獨實施資金清算,對資金賬戶的管理是否存在交易真實性判斷能力等行為,而存管只是對交易結算資金統一保管。因此,托管的意義要大于存管。”
此前紫馬財行與德陽銀行、融寶支付,三方共同嘗試建立聯合托管。紫馬財行CEO唐學慶希望未來三方在資金托管、支付安全、風險管理等多方面進行深度合作,為平臺用戶提供更安全的資金保障。(記者 陳瑩瑩)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