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呼吁穩定現有兒科醫生 解半醫千娃“近渴”
摘要: “成熟的醫生培訓周期長,‘二孩時代’等不起。”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副院長李秋在北京建言,穩定現有兒科醫生隊伍,是解決&l
“成熟的醫生培訓周期長,‘二孩時代’等不起。”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副院長李秋在北京建言,穩定現有兒科醫生隊伍,是解決“兒科醫生荒”的當下之策。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14歲以下兒童逾2.2億人。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85后”進入生育旺盛期,兒科資源如何應對備受挑戰。去冬今春以來,國內多個城市先后曝出醫院兒科停診限診的消息。一時間,兒科醫生短缺、人才缺乏、兒童看病難等問題再一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兒科醫生難啊。”李秋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多個場合表達了自己的憂心。李秋說,我國兒科醫師僅有11.28萬名,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醫生僅為0.53名,兒科醫療人力資源不足形勢嚴峻。除了兒科醫生不足外,兒科專業技術人員(放射、超聲、檢驗、麻醉等)及兒科專科護士量也存在較大缺口。
“大型三甲兒童醫院病人人滿為患,綜合醫院兒科病房生存難、兒科人才留住難。”李秋稱,種種原因造成了我國兒科臨床醫療技術資源分布不均衡、能力不均勻、設備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這一現象在偏遠、落后地區表現尤其突出。
國家衛計委今年2月提出包括在8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招生等四項措施改善兒科醫師短缺現狀。而“加快培養全科醫生、兒科醫生”已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李秋認為,長遠看上述做法可有效解決“兒科醫生荒”,但當下最重要的是穩定現有兒科醫生隊伍。
李秋建議,加大對兒科醫生及專技人員的培訓,加速提升兒科醫生隊伍的服務功能,起到緩解“兒科醫生荒”的矛盾。政策層面上增加兒科醫師的職稱、晉升、收入支持力度。各級醫療機構在收入分配上要向兒科傾斜,保障兒科醫生的合理待遇。改革兒童醫療收費項目,確保兒科醫護人員的人力及技術資源價值體現。
與此同時,政府要加大兒童專科醫院的建設與投入,逐步試點推行分級診療。李秋說,補充基層兒科醫生數量、尤其是提高兒科醫生的診治能力,是實現分級診療和解決“看病難”的良方。(記者 劉相琳)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