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癰的針灸療法
摘要: 腸癰可包括今之急慢性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等。是外科急腹癥常見的一種疾病。本病的發生是與闌尾解剖特點、闌尾腔梗阻和細菌感染有關。臨床以右下腹固定壓痛,肌緊張,反
腸癰可包括今之急慢性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等。是外科急腹癥常見的一種疾病。本病的發生是與闌尾解剖特點、闌尾腔梗阻和細菌感染有關。臨床以右下腹固定壓痛,肌緊張,反跳痛為特征。
[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進食厚味、恣食生冷和暴飲暴食等因,以致脾胃受損,胃腸傳化功能不利,氣機壅塞而成;或因飽食后急暴奔走,或跌仆損傷,導致腸腑血絡損傷,瘀血凝滯,腸腑化熱,瘀熱互結,導致血敗肉腐而成癰膿。
[辨證]
初起脘部或繞臍作痛,旋即轉移至右下腹,以手按之,其痛加劇,痛處固定不移,右腿屈而難伸,并有發熱惡寒,惡心嘔吐,便秘,尿黃,舌苔薄膩而黃,脈數有力等癥。若病勢加劇,癥見腹皮拘急,拒按,局部或可觸及腫塊,壯熱自汗,脈象洪數等,則屬重證。
[治療]
1.針灸
治法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毫針刺用瀉法,留針時間20—40分鐘,一般每日針刺l—2次,重證可每隔四小時針刺1次。
處方足三里闌尾曲池天樞
方義本方的主要作用是通調手足陽明的經氣,調整陽明腑氣,達到散瘀消腫,清熱止痛之效。根據“合治內府”的原則,取胃經之合穴足三里以疏導足陽明經,闌尾為治療闌尾炎之有效穴,且分布于胃經,可通瀉腸腑之積熱。曲池為大腸經合穴,瀉之以疏泄腸中熱邪,取大腸之募穴天樞,以通調腸腑之氣機。
2.水針
選穴闌尾穴腹部壓通點
方法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毫升,注射深度0.5—0.8寸,每日一次。
3.耳針
選穴闌尾下腳端大腸神門
方法間歇捻針,留針2—3小時。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民間偏方大全)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