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摘要:2016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教育強音有回響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這是代表在聽會。(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攝)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
2016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教育強音有回響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這是代表在聽會。(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攝)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這是代表在聽會。(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攝)
關鍵詞1:教育投入
【報告原聲】 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邊遠、貧困地區傾斜力度。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黨委書記胡凌云:國家應加強調控手段,統籌全國考慮,通過加大投入縮小區域教育之間的差距,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只有教育發展了,這些區域的脫貧致富才能成為現實。希望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增加的部分,要主要投向中西部和邊遠、貧困地區,為保障群眾依法享有的受教育權利提供堅實支撐。
【會外連線】
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王嘉毅:今年,在國家資金繼續傾斜的有利形勢下,我們甘肅教育將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高質量和促進公平為主線,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教育現代化。盡心盡力,扎實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各項工作,助力甘肅扶貧攻堅大局。(本報記者 余闖 陳少遠 采訪整理)
關鍵詞2:義務教育經費
【報告原聲】 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善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今后我國要加快研究制定各類教育的質量標準,建立基于質量標準的教育財政撥款標準。當然,標準應當是動態的、逐步提高的。
【會外連線】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第三中學校長何軻:作為曾經知名的薄弱校,我們學校可以說是“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
這次,“改善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又被寫進了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希望隨著國家政策的落實,各項資源能向寄宿制學校更多傾斜。(本報記者 柯進 凌馨 采訪整理)
關鍵詞3:學前教育
【報告原聲】 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焱:我們國家學前教育的目標最終是要建立一個普惠性的公共學前教育體系,那么公辦幼兒園應該是支柱。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一定要解決幼兒園硬性經費問題。建議加大對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制定幼兒園生均經費標準,而且要納入當地財政性教育經費預算。
【會外連線】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郭雨蓉:深圳近年來一直推動學前教育改革發展,以公益性為核心,以普惠性幼兒園為主體,以財政定向獎補為調控方式,撬動民辦幼兒園朝著公益普惠的方向發展,走出了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深圳路徑”。深圳市將繼續強化普惠園的主體地位,不斷優化公共政策杠桿的導向性和力度,以提質量為核心,進一步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本報記者 陽錫葉 劉盾 采訪整理)
關鍵詞4:特殊教育
【報告原聲】 辦好特殊教育。【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建議國家對特殊教育要加大經費和編制支持,設立專門針對特教教師的職稱評定標準和實施細則。關注特教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和心理健康狀況,在現有比普通教師高15%崗位津貼基礎上,進一步上浮10%。同時加大特教教師交流,轉變終身特教理念,解決特教教師圈子過窄,教育教學缺乏成就感和持續動力的問題。
【會外連線】
廣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屈哨兵:對于特殊兒童的成長,我們應為他們在教育制度的設計與教育計劃的實施,以及教育成果的評估上留出足夠空間。雖然因為稟賦特性與能力志趣上的差異,他們的所見、所能未必全等于我們的所見、所能,但我們一定要幫助并承認他們的所見與所能。
(本報記者 翟帆 劉盾 采訪整理)
關鍵詞5:職業教育
【報告原聲】 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現代教育集團董事長蘇華:要構建起包括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本科職業教育、研究生職業教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使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形成共同發展的局面,才能夠做到科學地育才、選材、用才,才能使行行出狀元,人人能成才。
【會外連線】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局長潘虹: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等有關職業教育的內容,我認為不僅有利于緩解當前高考的壓力、解決當前社會學用脫節問題,更是培養現代社會中等職業人才的重要策略。(本報記者 陽錫葉 倪秀 采訪整理)
關鍵詞6:高中學雜費
【報告原聲】 對貧困家庭學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學雜費。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淮安市教育局局長張元貴:實際上,江蘇在免除貧困家庭學生學雜費方面已經開始先行先試了。比如淮安每年財政性資金用于教育幫扶是2.95億元。拿出2.95個億對于一個東部城市來說,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對西部來說,卻是一個大難題。
各地要執行這項政策不走樣,各級政府要明確責任人,強化督查機制,真正能夠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身上。
【會外連線】
嘉興教育學院科研與信息處處長朱建人:把“對貧困家庭學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學雜費”作為一項重要舉措來抓,是依照國情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一項必要舉措,也是落實“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這一目標的實際體現。(本報記者 柯進 蔣亦豐 采訪整理)
關鍵詞7:鄉村教師待遇
【報告原聲】 落實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政策。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六盤水市實驗小學教師吳明蘭:農村學校要想留住優秀教師,今后除了要在績效工資、補貼、保險等方面給予其充分保障外,還需要為鄉村教師提供更多培訓、休假、學習的機會,以及在職稱評定、榮譽稱號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只有這樣,農村教育才有更光明的未來,農村孩子才能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
【會外連線】
重慶市合川區七間中學校長祝顯倫:作為西部偏遠的農村學校教師,我首先希望能夠改善工作條件,改變辦公用具、實驗用品不足、陳舊的現實。為了讓教師們“樂業”,我建議進一步提高鄉村教師的成就感。在職稱評定、培訓交流、專業發展、評優評先等事情上,向鄉村教師傾斜。(本報記者 柯進 凌馨 采訪整理)
關鍵詞8:遠程教育
【報告原聲】 加快推進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國門小學數學教師鮑紅藝:我感覺在偏遠山區推進遠程教育,最關鍵的是要解決一個“如何用得好”的問題。建議加強培訓,現在信息技術的培訓大多是老師在電腦上修一定的學時,建議少一點人機培訓,多一點面對面的培訓。
【會外連線】
山東省泰安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勇華: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的教育不應成為移動互聯高度社會化下的落寞之隅。我們要把泰安教育云平臺建成市、縣、校三級教育管理資源共享平臺和泛在學習共同體,實現優質教育資源面向全市集約優質供給,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發展。(本報記者 劉博智 魏海政 采訪整理)
關鍵詞9:地方高校轉型
【報告原聲】 提升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常委、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陳群:高校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和學校所在區域發展緊密相連。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由“轉型”到“轉變”,一字之差,反映出國家對普通本科高校發展路徑選擇的科學態度,對于發展多樣化高等教育、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等多方面都有指導意義。
【會外連線】
東莞理工學院校長李琳: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發展轉變,其本質是讓地方高校更加重視學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求,更好地履行地方高校的使命。我校將大力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打造高水平科技研發平臺,朝著高水平應用型地方大學目標邁進。(本報記者 余闖 劉盾 采訪整理)
關鍵詞10:招考政策
【報告原聲】 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落實和完善農民工隨遷子女在當地就學和升學考試政策。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云: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每一年都在增加。但是只靠這一個計劃,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根本在于西部地區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西部中大建設集團董事長蘇如春:要發揮公辦學校主渠道作用,釋放城鄉接合部的潛能,興建、擴建學校,切實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難問題。
【會外連線】
安徽省皖新傳媒金智有限責任公司職員管菲: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完善和落實農民工隨遷子女在當地就學和升學考試政策,這些對老百姓而言,都是實實在在的好事,將改變許多農村孩子的命運。我們盼著,這樣的好政策盡快落地。(本報記者 張春銘 王瓊 采訪整理)
關鍵詞11:民辦教育
【報告原聲】 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于民辦教育提出的是“支持和規范”,比去年政府工作報告多了個“支持”。《民辦教育促進法》正在修訂之中,修法的目的可以歸結為三個有利于:有利于按教育規律來辦學,有利于老百姓的選擇,有利于民辦教育發展。我贊成對民辦教育進行分類管理,但具體怎么分、怎么管,還有待仔細斟酌。
【會外連線】
長沙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盧鴻鳴:現階段要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和立法步伐,將民辦教育中存在的概念不清、責任主體不明、執法權有限等問題逐一破解,形成民辦教育規范發展的長效機制。要加強對民辦學校的教育教學、教研指導,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建立和完善民辦學校規范化評估制度和信用等級體系。(本報記者 翟帆 王強 采訪整理)
關鍵詞12:就業創業
【報告原聲】 要落實好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印杰:為更好促進大學生就業,首先,需要提升學生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其次,可以在大學階段逐步融入職業體驗。再其次,拓展就業渠道。最后,以創業帶動就業。如果沒有新的企業出現就不能吸收大量新勞動力,建議學校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的培養。
【會外連線】
上海杉達學院校長李進:促進就業創業要通過建設跨專業跨學科的綜合實驗實訓中心、引入企業的培訓,構建課程、培訓、實踐、服務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用人單位要參與制定培養計劃并介入培養過程,市場需求與鍛煉前置到學校。讓學生有機會進入校內綜合實驗實訓中心和校外孵化基地,體驗到競爭的過程,從而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市場競爭能力。(本報記者 張春銘 董少校 采訪整理)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教育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