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博物館會是下一個大泡沫嗎?
摘要:原標題:私人博物館會是下一個大泡沫嗎? 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藝術品投資常被視為經濟的晴雨表,只有最有錢有閑的人才會花費平民百姓數輩子的積蓄來買一
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藝術品投資常被視為經濟的晴雨表,只有最有錢有閑的人才會花費平民百姓數輩子的積蓄來買一件使用價值極低的古董。以往,只有全世界最有錢的權貴才玩得起藝術品收藏。但如今,越來越多的“職業買家”成為這一市場的參與者。據《2015年度全球藝術市場報告》,雖然全球藝術品拍賣總額有所下滑,“私人博物館”卻開始成為一股新風潮。
近年來在國際拍賣市場上,一些藝術品的價格不斷被打破,其背后就有私人博物館的身影。2014年,上海藏家劉益謙花費2.8億人民幣拍得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創下中國瓷器拍賣紀錄,這位藏家在2015年以近10億人民幣拍下意大利畫師莫迪利安尼的《側臥的裸女》,創下又一紀錄。劉益謙不斷“掃街”的目的就是豐富其個人博物館的館藏。由于每一家“私人博物館”都想搞到一件鎮館之寶,畢加索、莫奈、張大千等名家作品的價格水漲船高,奇貨可居。
私人博物館的紅火與全球經濟近況不佳形成鮮明反差,這些博物館顯然不是為廣大民眾準備的。私人博物館為何能逆勢興起?對于一些頂級富豪來說,金錢不過是一串串數字,頂級藝術品是他們財富的象征。另一個原因是金融危機以來的全球貨幣大放水和資產配置荒。相比被高估的股票、房地產以及仍然被開采的黃金、白銀,高端藝術品更為稀缺。此外,金融創新和數字經濟也讓藝術品投資有了新玩法,藝術品可以被拆成份額,博物館能夠成為眾籌項目,海外玩家可通過網絡越洋競拍和交易。在這些新玩法帶動下,更多玩家甚至一些對此知之甚少“小散”也參與其中,帶動了市場熱度。
然而,再華麗的筵席終究有散場的一天。市場不相信永恒,只遵循瘋狂必然導致毀滅的法則。私人博物館其實只是一個更高大上的古董商店。由于身價不菲,多數藝術品背后都上了“杠桿”,對利率變化極為敏感。一旦全球市場收緊流動性,或是藝術品找不到下家接手,這些近年來身價陡增的物件將迅速貶值,其身上的泡沫馬上就會破裂。私人博物館會從一個囤積居奇的貴族商店,變成一個無人問津的高價禮品店。在美國開始收緊流動性的當下,這輪擊鼓傳花很可能到了最后幾棒。畢竟,人們在癲狂之后會發現兩個事實:其一是頂級藝術品并非數量有限,只要人類繁衍,還會有更多的藝術家得到追捧;其二是有買就有賣,將這些頂級藝術品拋售給職業炒家和“小散”的很可能就是那些消費得起它們的頂級富豪。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廣州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