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頻電磁治療設備 存在電能危害風險
摘要: 低頻電療和低頻電磁治療不是一回事 國家食藥監公告介紹稱,“低頻電磁治療設備是利用頻率1000Hz以下低頻電流產生的電脈沖效應來治療疾病的醫療器械。”公
低頻電療和低頻電磁治療不是一回事
國家食藥監公告介紹稱,“低頻電磁治療設備是利用頻率1000Hz以下低頻電流產生的電脈沖效應來治療疾病的醫療器械。”公告顯示,有患者使用低頻治療儀治療后,腰部皮膚灼傷,皮膚潮紅、觸痛,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電極板老化導致輸出功率過高所致;另有患者在使用低頻脈沖治療儀治療約10分鐘后突然感到強烈刺激,有刺痛及觸電感,公告分析,可能是由于電脈沖刺激強度過大所致;在器械故障方面,公告還稱,有兒童使用低頻電子治療儀3分鐘后發現肌肉無明顯的節律性收縮,原因在于電極片處無電流輸出,需更換器械。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主任醫師喬志恒認為,從公告列舉的案例來看,更像是低頻電療造成的傷害,而不是公告中提到的低頻電磁治療。
喬志恒介紹,低頻電療和低頻電磁治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低頻電療儀是指1000Hz以下的脈沖治療設備;而低頻電磁治療設備則不依靠脈沖電流,其原理是通過交變電磁場產生熱量,以熱療法為主。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王寧華也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低頻電療法是由電極直接接觸皮膚治療的,而低頻電磁療法則是利用低頻電磁場來進行治療,因此低頻電療法更符合公告中的描述。
分析
兩種療法各有針對
使用不當、設備損耗、皮膚敏感均可致傷
據了解,低頻電療法與低頻電磁療法目前都應用于臨床治療。
王寧華告訴記者,低頻電療法主要有興奮神經肌肉組織、減輕疼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鎮靜中樞神經系統和消炎(特指對一些非特異性的慢性炎癥有一定效果)的作用,其適應證主要針對扭傷、挫傷、各種慢性關節炎、各種疼痛(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廢用性肌肉萎縮和下運動神經元輕度或中度受損等。
“低頻電磁療法可治療神經痛、神經炎等疾病,對脊髓疾病、關節炎(主要針對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會有治療效果。不僅如此,低頻電磁治療也在氣管炎、慢性氣管炎、喘息病、肺炎等病癥上應用廣泛,對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該療法亦可起到相應效果。”喬志恒說,“若患者為功能性病變,低頻電磁治療一般會有幫助;而若為器質性病變,如胃潰瘍,該療法只能起輔助作用。”據悉,低頻電磁治療有緩解疼痛的作用,對癌癥患者來說,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其療效可替代嗎啡。
概括來說,低頻電磁療法比低頻電療法在適應病癥上范圍更廣一些。
在談到兩種療法的禁忌人群時,兩位專家均表示,高血壓、冠心病、嚴重心功能衰竭、心肺功能障礙、植入心臟起搏器、肝膽疾病等器質性病變患者不宜進行相關治療;同時,痙攣性癱瘓、化膿性感染、皮膚破潰、有出血傾向的人也要避免使用相關設備。
對于公告中提到的皮膚過敏、燙傷、灼傷、刺痛等現象,王寧華表示其在低頻電療儀的應用中很常見。其一是由于使用者電極位置擺放不當、電流輸出過大、治療中移動位置、使用時接觸接地金屬物品等錯誤操作所致;其二,儀器老化、損壞也會帶來相應危害;其三,患者皮膚敏感度亦是致傷因素。
“有皮膚非常敏感的患者做完治療后會出現身體與電極片接觸的區域皮膚發紅,一般數小時后會自動消退”。此外,王寧華也分析稱,“當然也有因醫生操作不當或告知不充分,導致患者治療中移動身體,電極片與皮膚貼合不緊,也可能會出現治療時局部刺激感過強或治療后局部皮膚出現水泡。”
低頻電磁治療儀是一種常見的康復醫療器械,一向為中老年人所推崇。隨著其走向千家萬戶,近年來,有關低頻電磁治療儀傷人的事件也屢見報端。據國家食藥監日前發布的公告顯示,“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30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共收到該類產品有效可疑不良事件報告768份。經統計,此類產品的不良事件主要以電能危害為主,其中表現為人員傷害的報告358份,占46.6%;表現為器械故障的報告410份,占53.4%”。
低頻電磁治療究竟是什么?其設備會對人體造成何種電能危害?為此,北京晨報記者特邀專家進行解讀,同時也為使用者提供有益參考。
調查
產品名稱不規范、“哪疼貼哪”做宣傳、差異售后須謹慎
雖然兩種治療方法均有對應名稱,但近日記者走訪北京市多家醫療器械店發現,關于低頻電療和低頻電磁治療的設備種類繁多,且名稱各異,在名稱標準上存在混亂,如“低頻治療儀”、“低頻脈沖治療儀”、“低頻電子治療儀”等名稱均在市面上常見。我國《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醫療器械應當使用通用名稱。通用名稱應當符合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醫療器械命名規則。
調查中,記者還發現,大部分低頻電磁治療產品在功效宣傳上還是比較正規的。包括同仁堂等門店在內的線下實體店和華佗、歐姆龍等品牌專賣柜臺的銷售人員均表示,低頻電磁治療儀只能起保健性質的輔助治療作用,具體治療還需患者就醫。不過,記者仍發現一些低頻治療儀存在夸大宣傳的問題。如一款名為“TDP神燈”的治療儀,其“神燈”的標注有將治療儀功能“神化”的嫌疑。去年6月也有媒體報道,在某低頻電磁治療產品體驗店內,推銷人員有向顧客宣稱能“包治百病”的虛假宣傳。調查中,一些出售低頻電療儀的商家對記者也表示,治療儀可以“哪疼貼哪”。
在記者表達出對治療儀的安全性擔心時,商家均表示,其銷售的治療儀不會出現安全隱患。對于產品電極片老化是否會致人受傷的說法,一品牌治療儀經銷商也予以否認。
針對公告中提到的因產品出現故障、老化引起的傷害,記者也對部分相關產品的售后進行了調查。歐姆龍、華佗等廠商表示對產品進行1年保修。超過保修期,廠家也會提供成本價位的維修服務。但治療儀的配套電極片則屬于易耗品,不在保修范圍內。
但在一家名為“100分醫療器械”的門店,記者也注意到,其銷售的華佗電子治療儀商家不僅不提供任何售后,當記者提出看貨時,商家也以包裝完好為由不愿打開,并表示不知其進貨來源。
提示
使用者和生產商均要確保安全
為加強低頻電磁治療設備的安全使用,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國家食藥監在公告中特此提示使用者,“應嚴格控制適應證及禁忌癥,按照產品使用說明書正確使用,切勿超輸出功率、超時長等非正常使用,確保設備的使用環境和使用條件符合要求,同時加強設備的日常檢查和維護保養,及時更換易損、易耗件”。
同時,國家食藥監還提醒生產企業“要進一步優化產品設計(如提高電極接觸可靠性、加強電擊傷害的防護等),提高產品安全性,加強產品的售后維護保養服務工作和對使用者的技術支持”。
“冬季使用低頻電磁治療法好,因為其電磁場生熱;夏季應選低頻電療法,因為其一般不產熱。”喬志恒還表示,使用者一定要在康復醫學科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儀器操作,生產商也要咨詢相關專家,設計更加易操作的安全產品。
與此同時,王寧華也建議使用者,低頻電療法治療時間一般為20-30分鐘,每天1-2次,可持續3-4周。患者在治療前應確認自己是否存在皮膚感覺障礙,如有,應注意電流量不能太大,治療中有異常感覺,應立即關閉電流輸出按鈕。若患者皮膚比較干燥,則容易起靜電,涂抹身體乳霜等會保持皮膚濕潤,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人體不易受到電能威脅。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北京晨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