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節后將孩子送老家:城里開銷大 上學供不起
摘要: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近幾年寒暑假都會把孩子接過來一起生活,臨近開學再送回老家。”陜西漢中農民工王林生說,自己一度想讓孩子留在身邊,但因為
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近幾年寒暑假都會把孩子接過來一起生活,臨近開學再送回老家。”陜西漢中農民工王林生說,自己一度想讓孩子留在身邊,但因為城市開銷大、上學難等問題,只能無奈放棄。“再過幾年,老人帶不動孩子了,我們就必須回到家鄉。”
22日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本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但過了元宵就意味著春節結束了。隨著開學季的到來,許多在春節期間與打工父母團聚的孩子,又要乘坐返鄉的客車回到老家上學。記者在西安城南客運站看到,背著簡易的行囊,帶著對父母的不舍與眷戀,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結束了短暫的歡快相聚,如遷徙的“小候鳥”般踏上返鄉的旅程。
再過十分鐘,王林生9歲的兒子曉偉將隨奶奶一起返回老家上學。離別在即,曉偉抓住父親的手不愿松開,享受這最后的親密時光。王林生說,在孩子的記憶里,父母就是電話里的一段聲音,父子的每一次相聚都像重新認識一般。
“當初遠走他鄉,就是為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來西安打工三年,王林生漸漸發現,陪伴孩子成長或許才是最好的教育。“想讓他在城里上學生活,可是經濟上負擔不起。”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外出農民工人數達1.69億,在其“身后”是成千上萬的留守兒童。因工作需要亦或經濟困境,類似王林生這樣無法將孩子留在身邊的人比比皆是,留守家鄉的孩子與在外打工的父母,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談及一年一度的分離,在西安打工的渭南農民工王韜不愿多言,他告訴記者,孩子5年前就開始了這種“遷徙”生活。“前幾年哭著鬧著不愿離開,現在特乖,會和我說不要太累,心里反而不是滋味。”王韜說,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孩子留在身邊。
即便“小候鳥”選擇留在父母身邊,也往往因忙碌的父母無暇照顧,陌生的城市難以融入而倍感孤獨。“不論在哪,能和爸媽一起就好。”對14歲的陜西安康女孩鄔麗來說,曾經的留守經歷令她對父母格外依戀。小學畢業后,她選擇跟隨打工的父母,在異地繼續學業。
鄔麗告訴記者,語言的障礙和地域的差別,使在外生活兩年的她仍未適應城市的繁華與喧囂。“父母顧不上我,挺想爺爺奶奶的,我的根可能還在老家吧。”對于未來,她滿懷憧憬卻也困惑迷茫。
相比鄔麗的迷惑,她的父親鄔剛則體現出強烈的責任感。37歲的鄔剛與妻子在福建打工,每個月收入近八千元。他說,他不希望女兒缺少父母的陪伴,成為留守少年。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再重復自己的老路,是他對女兒最大的期許。(記者 冀浩凡)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