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是怎么越炒越貴的
摘要: 對學區房炒作推波助瀾的,還有一些居民,由于自身住在學區房中,由此而生優越感,有意無意地夸大學區房的特殊性。 教育部下發《關于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
對學區房炒作推波助瀾的,還有一些居民,由于自身住在學區房中,由此而生優越感,有意無意地夸大學區房的特殊性。
教育部下發《關于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要采取多校劃片,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央視網2月21日)
“擇校”儼然成了一個社會頑疾,本來入學劃片是為了抑制擇校熱,沒想到卻催生出新的擇校方式──擇校而居。大家都奔著往有名校的學區遷,導致學區房屢創天價。北京景山東街一套400平方米的學區房報價1.3億元,折合32.5萬元/平方米;而北京文昌胡同的平房,則被炒到每平方米40萬元的天價……
表面上看,買得起高價學區房的人,都是有錢人,住高價學區房能上名校,也就等于有錢人才能上名校。但事實并不全然如此。買高價學區房的人,也有不少并非富人。有人本來住著12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就在擇校熱的刺激下,義無反顧地以這套房子換某學區一套不到60平方米的房子,還背了100多萬元的房貸。甚至,還有通過花光幾代人積蓄、窮盡各種社會關系借債等多種方式,拼命購買學區房的人。瘋狂擇校的背后,是教育投入不理性的問題,是房產市場不健康的問題,還有居民消費心態的問題,說起來是一個綜合的社會病。
“好學校≠接受好教育≠優等生”,這是很多名校學生家長的心得。如果學生本身基礎不好,或者并不善于學習,進名校跟不上學習進度,反而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不但提高不了學習成績,還會產生厭學情緒。
再進一步說,名校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其實,名校是好學生成就的。為什么那么多學校在吸引優質生源上不遺余力,又是免學費,又是發獎學金,甚至還給獲得高考狀元的學生獎勵住房?很明顯,好學生對學校太重要了。
名校由于歷史原因已然形成,當然對學生和家長更具有吸引力。在劃片入學的政策下,名校所在區域的住房附生出一種價值。這種價值是隨著政策產生的,但是卻在一些房產公司的炒作下被夸大。這些公司為了利于住房銷售,使用各種方式炒作名校,不切實際地夸大名校在培養學生方面的“特異功能”,使學區房的意義被不斷夸大。尤其在時下市場疲軟的情況下,這些公司更要使盡渾身解數來炒作,別的概念已經沒法炒作了,只好抓住學區房這一救命稻草。當然,對學區房炒作推波助瀾的,還有一些居民,由于自身住在學區房中,由此而生優越感,有意無意地夸大學區房的特殊性。
要徹底解決擇校熱,就是要淡化和消除學校之間的“實力”差距。一是公開透明地嚴格執行劃片招生,不允許特權跨片區上學,保證不同學校能公平獲得生源;二是要切實公平地分配教育資源,包括資金分配、師資安排,甚至可效仿教師限期流動制;三是引導健康輿論,讓公眾正確對待學校之間的差異,不讓虛假浮夸信息誤導公眾,同時及時公開信息,以真實信息支持人們的認識和判斷,防止偏聽誤信。(謝昱航)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