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畫意說元宵
摘要:□ 曹麗芹 正月十五是新年后的第一個月圓日,古稱“上元節(jié)”,現(xiàn)稱“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的最后一個歡慶高潮,習俗稱“除夕火元宵燈”,故
□ 曹麗芹
正月十五是新年后的第一個月圓日,古稱“上元節(jié)”,現(xiàn)稱“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的最后一個歡慶高潮,習俗稱“除夕火元宵燈”,故元宵節(jié)也被稱為“燈節(jié)”。家家戶戶不僅點上各式各樣的燈,還相互串聯(lián)觀賞,街市上扎的“燈山”,亮如白晝。
據(jù)傳,元宵節(jié)始于漢朝,是由周勃、陳平殺了篡權的諸呂后點彩燈慶祝而產生,即位的漢文帝劉恒將這一天定為元宵節(jié)。到唐宋時,民間慶祝元宵佳節(jié)已達極盛。唐詩《正月十五夜》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唐代元宵節(jié)燈火璀璨,游人絡繹不絕,狂歡達旦的情景。
元宵節(jié)已成為我國一個極富詩情畫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曰:“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是中國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膾炙人口的情詩之一。詩人將元宵夜的美景描寫得淋漓盡致。古代男女青年在這一天也可以出戶盡情活動。許多愛情故事由此而生。而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則常把元宵燈會、民間的活動作為粉飾太平和偽裝“與民同樂”的一種手段。宋朝還有法令規(guī)定,放燈從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每戶必須放燈一盞,以致有則故事引出一句成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說的就是因為作威作福的州官田登,不準人們叫他或寫他的名字,而到元宵節(jié)又必須放燈。這“燈”與“登”同音,也不許說。由此人們只能說“元宵放火”,布告上應照例寫元宵放燈3天,而他的下屬只能寫“依例放火三日”。就形成與這句既是諷刺,又是表達心中不滿的成語。
元宵節(jié)的放燈在北方還有冰雕、冰燈,在南方則多是紙糊竹扎的花燈。傳統(tǒng)的有走馬燈、獅子燈,都是栩栩如生、魅力無窮。此外,玩龍燈、耍獅子又為元宵節(jié)一大特色。解放后,這一活動作為正常的活動,各地都舉辦一些燈會、燈謎,盡情歡樂。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