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條哥”郭良山資助40學子“能助學,就知足”
摘要: 2月14日一早,記者來到銀川市石油城燕慶市場,走進郭良山的“愛心”手工面條店。十多平方米的店鋪,一道簾子之隔,里面擺著板床,是夫妻倆的“蝸居&rdq
2月14日一早,記者來到銀川市石油城燕慶市場,走進郭良山的“愛心”手工面條店。十多平方米的店鋪,一道簾子之隔,里面擺著板床,是夫妻倆的“蝸居”,外面近兩米長的大案板幾乎占滿了“操作間”。那些貧困學生的求學希望,便是從這里被他點燃的。
“不愁吃不愁穿,自己掙的錢夠用就行,幫助孩子們完成學業,我更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從河南周口來寧夏務工的郭良山,輾轉吳忠和銀川兩地,撿過破爛,開過小店,打過零工,卻從未間斷過對貧困學子的資助。
“2008年春節和老鄉吃飯,一頓花掉了四五百。總覺得浪費,這錢花得沒意義,不如省下來幫助別人。”從那時起,只要看到或聽到哪里有孩子因貧輟學,郭良山便想方設法尋到聯系方式,匯錢過去。
2013年初,郭良山夫妻倆租下店鋪賣起了面條,先后向孤兒和貧困中小學生伸出援手,受助的孩子近的在寧夏賀蘭縣、青銅峽市等地,遠的在貴州、廣西的大山深處。賣面條捐資助學的事跡傳開后,郭良山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面條哥”。
屋內墻上,最顯眼的地方張貼著“店規”:對80歲以上的老人和殘疾人每人每天送一斤面條。據了解,自開店以來,只要是上門買面條的老人或殘疾人,郭良山都主動贈送一斤面條。周邊居民被夫妻倆的實誠打動,全成了回頭客。
每天凌晨3點起床開工和面,6點趕到早市,9點半早市結束后繼續和面,下午去麗水家園門口擺攤,忙到天黑收攤,這便是“面條哥”的一天。記者粗略估算,兩個攤位加起來,一天能賣2袋面,普通手搟面一斤3.5至3.8元,綠豆、蕎麥面一斤5元,一天下來除去成本能掙100多元,每月也就凈賺三四千元,而每年的助學捐資竟占去夫妻倆的大部分收入。
現就讀賀蘭縣一中初二年級的李雪瑩,父親殘疾,母親遠嫁他鄉,無人照顧,生活困難,郭良山聽說后,從孩子四年級起每年資助600元生活費。班主任吳老師說,李雪瑩原本沉默寡言,有些自卑自閉,不愛與同學交往,現在在班里品學兼優,樂于助人,還堅持給同學補習功課。而這樣的孩子,郭良山資助過不下40個。
眼看著別人忙著掙錢購房買車,自己卻每天含辛茹苦地奔波在店面、早市和市場間,將大部分辛苦錢用于資助貧困學生,很多人不能理解。郭良山說,他獲得的是知足和坦然。“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資助孩子讀書,妻子和兒子全力支持。我們苦點累點無所謂,但幫助了孩子,他們知道感恩,還會幫助更多人。”
問起今后的打算,郭良山說:“2016年想再增加10名資助的貧困學生。”
■贊語
你對生活笑,它就對你笑。這句話從郭良山口中說出,讓人感受到了最質樸、最真誠的力量。從他身上,能體味到樂于助人的真正含義,這個樂,不僅是愿意,還是源自內心的快樂。(記者 劉峰)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