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之母嫘祖
摘要: 嫘祖,西陵氏之女,姓方雷,名嫘祖,距今5000年左右,生于西平縣西陵崗,當時也叫西陵園。嫘祖幾歲時,就隨母親上崗下坡采野果。有一天采野果時,嫘祖見到樹上有很多
嫘祖,西陵氏之女,姓方雷,名嫘祖,距今5000年左右,生于西平縣西陵崗,當時也叫西陵園。
嫘祖幾歲時,就隨母親上崗下坡采野果。有一天采野果時,嫘祖見到樹上有很多白白的小果果,就問母親那是啥果子,母親說那不是果子,是天蟲蠶老了做的窩,叫繭,不能吃,嚼不爛。嫘祖心想,嚼不爛好辦,帶回去用水煮煮不就能吃了嗎?于是,就采了很多小白果。回到茅舍,把采到的小白果放到鍋里,又從西草河里取來水倒進去,放到火上煮。嫘祖拿根棍子不時地翻攪小白果。奇跡出現了,翻攪小白果的棍子上帶出很多細絲來,越攪越多,越拉越長。嫘祖仔細觀察,細絲原來是從小白果上出來的。好奇的嫘祖拿給媽媽看,媽媽也很奇怪,看到又軟又細的絲線,心想:用它綴起樹葉、樹皮來比藤條強多啦!就帶領嫘祖從崗上采來更多的小白果放到水里煮,煮后抽出很多絲來,從此崗上的人開始用它綴起樹皮、樹葉和獸皮來。嫘祖的小伙伴兒知道了,紛紛跑到嫘祖家看稀罕。嫘祖的嬸嬸、奶奶知道了,也跑到嫘祖家看稀罕,漸漸整個西陵氏族都學會了采繭抽絲。繭上的絲抽光,還可吃蛹子。
有一天,嫘祖上崗采繭,發現小鳥叼蠶吃,成群的小鳥對繭的危害可大了。咋辦呢?嫘祖和小伙伴兒很著急,后來還是嫘祖先說:“咱們把蠶捉到家里養吧!”于是,她們把蠶捉回家,每天又到崗上坡下采桑葉喂蠶。慢慢野蠶變成了家蠶,再也不怕小鳥來吃了,想養多少就養多少。養得蠶多,結得繭多,抽得絲也多。
嫘祖在采摘野果時發現蜘蛛結網,就學著蜘蛛的辦法,把抽到的絲從這棵樹上掛到那棵樹上,又從那棵樹上掛到這棵樹上,橫掛豎掛,掛得稀了成張網,掛得稠了織成布。從此,絲綢出現了。嫘祖把絲綢做成衣裳,穿著又舒服又好看,十里八鄉的人們都跑到西陵來學藝。嫘祖養蠶抽絲織布的美名很快傳遍了中原大地。嫘祖發現蜘蛛結網的那座山,西陵氏把它命名為蜘蛛山。
西陵國與北邊的有熊國是近鄰。有
嫘祖嫁到有熊國,被軒轅黃帝封為正妃。兩人相親相愛,形影不離。軒轅黃帝指派嫘祖傳授植桑養蠶、抽絲織布技術。嫘祖非常樂意,經常跋山涉水,深入民間傳授技術,深受萬國百姓敬仰。
軒轅黃帝經常帶兵平亂,每每出征和遠行,都要帶上嫘祖。那些原來反對黃帝的人學到了技術,有了衣裳穿,就擁戴黃帝不再作亂,從此天下太平。老百姓感到養蠶織布這件事實在太神奇了,認為這是上天的造化,賜給人間天蟲(蠶)結繭,嫘祖就是上天的使者,把蠶繭變成美麗的布帛,為天下蒼生造福。
有一次,嫘祖同軒轅黃帝到南方巡視,走到半道,遇到天降暴雨。嫘祖年歲大了,受了風寒,一病不起,不治身亡。黃帝痛不欲生,按照當時的習俗,把嫘祖的尸體運回老家西陵國,埋葬在西陵崗上。黃帝發喪,萬國悲痛。為表彰嫘祖功績,黃帝封嫘祖為“祖神”。也稱“路神”,道路的保護神,所以后世尊嫘祖為“先蠶神”、“路神”,唐以后又尊為“旅游之神”。
從黃帝起到現在,歷朝歷代都祭奠嫘祖。西平人祭嫘祖從沒間斷過,師靈崗西南坡的娘娘廟就是敬的嫘祖。每年三月初六嫘祖娘娘的生日,這里都要唱大戲祭奠蠶神嫘祖娘娘。
(徐佳瑞 輯自市政協文史委《天中歷史人物》)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