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海歸工作滿意度?
摘要: 如何看待海歸工作滿意度?優學歷并非一定是"績優股"圖片來源:長沙晚報圖片來源:大河網 《2015年中國海歸就業與創業報告》的數據顯示,將近一半的海歸對目前的工作不太
如何看待海歸工作滿意度?優學歷并非一定是"績優股"
圖片來源:長沙晚報
圖片來源:大河網
《2015年中國海歸就業與創業報告》的數據顯示,將近一半的海歸對目前的工作不太滿意。在眾多海歸選擇安穩就業的同時,還有一些人選擇辭職創業。龐大的就業與創業群體,都或多或少面臨工作滿意度的問題。
夢想遭遇現實 選擇穩扎穩打
此前,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布的《中國留學生回國就業藍皮書》顯示,七成的在外留學人員表示學成以后要回國,而多數海歸剛回國的月薪只有幾千元錢。32.8%的博士生、40.86%的碩士生、47.74%的本科生月薪低于5000元。這無疑讓諸多海歸重新思考自己的發展方向。
“我也想年薪百萬啊,但是自己剛回來,各方面可能還有待提高,所以現在先做只‘潛力股’。跟著經驗豐富的人在一起工作,我感覺收獲要更多一些。我的計劃是通過回國之后幾年的打拼,成為一只‘績優股’。當夢想遭遇現實,我選擇穩扎穩打。”張納森說。
張納森畢業于美國圣約翰大學,他剛從國外回來時,選擇了一份董事長秘書的職業。月收入雖然不高,但是他始終在努力工作。其實,許多海歸面臨和他一樣的問題。
當下,多數并未獲得高薪工作的海歸,往往都具備幾個相似點:學歷不夠硬、能力不夠突出、薪酬期待過高等。張納森認為,自己現在的狀態是“分秒必爭”。接受采訪的時候,他正在給公司運營的公眾號排版。“目前來說,我還是比較滿意自己的工作。雖然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復性的,但是可以和很多行業高層接觸,所以,感覺收獲頗豐。”放低姿態的同時,他也在努力提高個人綜合能力,他在等待“蛻變”的那一天。
跳槽已很平常 原因五花八門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以及智聯卓聘在第十屆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上聯合發布了《2015年中國海歸就業與創業報告》。八成海歸認為自己的薪資沒有達到預期。在跳槽的頻率方面,兩年內跳槽的占主流,高達39.5%。
很多海歸表示不僅是薪資問題,最初從事的工作也與他們的預期有出入,所以往往會在1到2年后選擇跳槽。“90后”小伙子呂澤華兩年前從英國諾丁漢大學畢業,他在社科院從事行政工作。現在他和幾個海歸一起創辦公司,主攻海外留學教育領域。
“我是學經濟的,回國之后如果選擇銀行、央企,這樣可能更穩定、更保險。不過我更傾向于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便前方充滿了不確定性,需要應對更多的挑戰,我還是想闖一闖。”
呂澤華表示,雖然如今的工作經常加班、熬夜,但是每天都感到非常充實。“我的合伙人之前有在國有銀行工作的,也有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的,但是大家都想去為自己的夢想再拼一把。”無論是創業還是就業,每次的跳槽都可能會給海歸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但是,有些“雄心”并不會靠跳槽就能實現,往往選擇自己喜歡與適合的行業,才更有可能在這個領域大展抱負。
回國成為主流 提前做好規劃
1月11日,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會上作工作報告時透露,近5年回國人才超過110萬,是前30年回國人數的3倍。據教育部統計,2014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45.98萬人,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36.48萬人。回國發展,已經成為留學生群體中的主流。
胡安琪畢業于紐約大學的金融工程專業,去年剛回來的她表示,自己之前挺想留在美國工作的,并且已經找到了一家小投行,可以留下來工作。后來因為家里老人身體不太好就選擇了回國。在接受采訪的海歸中,多數表示回國創業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為了方便與家人團聚。
“原本打算繼續找證券公司的工作,經過一些面試后覺得國內外業務差別還是挺大的。前幾個月給幾位前輩幫忙,也得到了一些建議和推薦,就決定先去央企的大平臺歷練一下。”胡安琪覺得幾經周折之后,現在找到的工作既符合專業要求也符合家人的期待。“在回國就業這個問題上,我覺得提前做好一些規劃可能更好一些吧。”
呂澤華說,很多海歸找工作更看重的是興趣愛好和發展前途。“但是在回國之前最好有具體的方向,可以避免走太多的彎路,也有利于更快地融入國內就業的大環境中。”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