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種香菇勝過外出打工
摘要:□晚報記者 尹媛媛 文/圖 本報訊 新春佳節,當別人都清閑下來時,泌陽縣賈樓鄉禹樓村村民禹長法一家三口,卻沒有閑下來,因為他家在村口搭建了12個大棚種植香菇,他們
□晚報記者 尹媛媛 文/圖
本報訊 新春佳節,當別人都清閑下來時,泌陽縣賈樓鄉禹樓村村民禹長法一家三口,卻沒有閑下來,因為他家在村口搭建了12個大棚種植香菇,他們要輪流照看香菇棚。
2月8日(大年初一)下午,記者在禹長法家的香菇棚里看到,禹長法正在整理剛采摘的香菇。他告訴記者,今年是他家種香菇的第三個年頭,從當初的一個棚到現在的12個棚。去年,他家只種植了8個棚的香菇。當年9月,禹樓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明一了解到他在種香菇,資金困難,就幫他申請了政府貼息的貸款5萬元,幫助他擴大規模。有了這筆錢,2015年11月,禹長法又新建了4個香菇大棚。“開始種植香菇的時候,我沒有掌握技術,香菇產量不高。如今,我已漸漸掌握了種植技術,產量也慢慢好轉。種植規模又擴大了,希望以后越來越好。”禹長法說。
為了更好地管理香菇,他和家人吃住都在香菇棚旁的簡易板房中。“現在板房就是我們的家,廚房、、臥室、廁所,應有盡有。香菇棚離不開人,我們要時常進去看看,給里面的香菇保暖,還要澆水。但現在氣溫太低,又不敢多澆水,怕澆的水結冰凍壞了菌種。今年春節,我們一家三口就在這里過年了。”禹長法說。
雖然是在大棚過春節,但是大棚就在村口,禹長法和家人時常可以換班到村里探望家中的老人。
據禹長法介紹,沒有種香菇前,他和妻子都在外打工,一年到頭難回幾趟家,即使春節回家,也都是匆匆忙忙的。自從在家種香菇后,他和妻子就方便回家照顧老人了。如今,禹長法只在大棚里種了春菇(春天收獲的香菇),以后他還想擴大種植范圍,種植夏菇和冬菇。
“走,我帶你去香菇棚參觀一下。”禹長法招呼記者。“你看這個棚里的香菇已經采摘過兩茬了,等過一段時間,還可以再采一茬。這些香菇個頭不大,但味道好。”禹長法告訴記者,頭兩茬采的菇會多些。“那幾個封閉的大棚是新增的。”禹長法說。記者順著他手指的地方看到有4個新搭建的大棚,全部都密封著。“密封是為了保溫,氣溫高了就可以采摘了。”禹長法說。
說起種香菇的收獲,禹長法總結了一句話:比打工強。去年,在收獲的季節,他要找村里的鄰居幫忙采摘香菇、裝袋。除了成本、工錢,他家種香菇收入三四萬元錢。“比出去打工強。”禹長法說,“以后條件好了,我還想成立合作社,帶動鄉親們一起種香菇。”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