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時政記者的新聞敏銳與采訪技巧
摘要:王春鋒 時政新聞顧名思義,即時事新聞和政治新聞之簡稱,其報道范圍主要為政務和黨務新聞。而時政新聞采訪中的提問是一門藝術,不善于提問是絕對當不好記者的。記者若
王春鋒
時政新聞顧名思義,即時事新聞和政治新聞之簡稱,其報道范圍主要為政務和黨務新聞。而時政新聞采訪中的提問是一門藝術,不善于提問是絕對當不好記者的。記者若想從采訪對象那里了解到情況,就必須使用各種技巧來讓對方開口。那么,新聞記者應該如何提高新聞敏銳和采訪技巧呢?
一、時政新聞在地市級媒體的重要地位
目前,在各級黨報的新聞中,時政新聞仍是主要報道內容之一。作為地方黨委、政府與廣大群眾之間交流的輿論平臺,時政新聞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導向作用。它關系著黨政領導人員想要傳達的政策意思、工作思路等重要精神,是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喉舌”的具體體現。時政新聞作為各類新聞報道中最為困難的部分,同時又最具有新聞報道的價值。
二、做好時政新聞采訪的技巧
單就新聞采訪而言,時政新聞的采訪對象以及采訪環境等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記者在采訪時對其采訪的內容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誘發重大的疏漏或者是爭端。因此,記者在進行時政新聞的采訪工作時,必須提高自身政治敏感性,充分發揮主觀靈活性及變通性,以推動采訪工作順利進行。
1.提高記者的政治敏感性
黨報作為目前的強勢媒體,作為黨和政府及人民群眾的喉舌,幾乎每天的新聞頭條都是黨政一把手的當天活動報道。作為地市媒體,必須強化時政新聞的重要性,以凸顯其權威性,同時要求時政新聞采訪工作人員在進行采訪時,要以政治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并從政治角度出發來組織自己的采訪話題、采訪文字及采訪態度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對于采訪內容的關鍵性把握。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之際,《駐馬店日報》推出了縣區一把手相關活動訪談的系列報道,這就是記者通過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度、靈活性及其自身素質,做好了對于時政問題的恰當采訪。
2.把政策方針與基層信息緊密結合
在采訪工作中,時政新聞記者必須積極地分析有關政策方針的內容,挖掘出其中有意義的關鍵部分,并針對這些部分與基層信息進行對比核查,保證新聞的合理有效性。在《駐馬店日報》連續推出的《把握新常態 推進新發展——學習貫徹全市重點項目暨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工作會議精神》中,記者圍繞本地中心工作,密切關注社會熱點和百姓心聲,從宏觀著眼、微觀著手,在報道中做好主動的解釋者與傳播者,以民生問題為切入點,結合公共政策,找到與公眾利益緊密相關的信息,讓公眾覺得“與我有關”,從而產生關注熱情。
3.推動新聞報道中點線面的串接
時政新聞的報道內容關系重大,記者在進行采訪時,應該樹立全局意識,努力將話題的點線面有機結合起來,從新聞內容中的某一重要話題點進行深入采訪與挖掘,采取做大重點新聞、做全重大新聞的方式,把更為深入的報道呈現給讀者。全國農產品加工貿易洽談會作為駐馬店連續多年舉辦的國際性大型活動,對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招商引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歷年來時政新聞報道的“重頭戲”。在歷年的該會報道中,《駐馬店日報》屢屢打破常規報道手法,進行立體式組合報道,最大限度地擴大宣傳效果,在盛會召開前夕,對名稱演變、盛會發展、產生的效應、具體措施、各界的看法等多個方面進行巡禮式系列報道,受到各層次觀眾的廣泛好評。
4.在傾聽中提取新問題
時政新聞的采寫,也是最能體現記者采訪功力的。有的記者墨守成規,事先把采訪的問題一一列在采訪本上,逐條向采訪對象發問。這種填鴨式的提問顯得呆板,會讓采訪對象感覺不舒服、不自然,并導致其不愿多講、敷衍了事。其實,這種事前的充分準備并無不妥,但有經驗的記者會在充分準備的同時,更樂于傾聽采訪對象的發言,并喜歡從中發現新問題。這樣一來,就比較容易激發采訪對象的談話激情。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注意認真聆聽采訪對象的話語,并從話語的縫隙中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采訪一位村黨支部書記時,筆者總想讓其談談自己廉潔自律的故事,但該村支書很謙虛,一個勁地解釋說:“哪能自己夸自己。”筆者專心地聽支書講加強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精彩故事”。當他說到自己親自監工路面硬化場景時,筆者的靈感來了,問他:“你整天泡在施工現場,顧不上照管有病的老伴,就不怕落埋怨?”
“不僅老伴埋怨,還往里多搭錢呢!”
“為啥?”筆者追問。
“沒人照顧的老伴一生氣,病情重了,又多加了一頓藥吃。你說能不多搭錢嗎?”支書回答。
“吃這么大虧,你圖啥?”
“要是圖掙錢,我早就發了。”支書突然冒出了這么一句,引起了筆者緊追不舍。
“就拿硬化路面來說吧,我還得罪了不少人。有的人半夜敲我家門送兩萬塊錢想攬工程,都被我攆了出去……”支書就像老朋友聊天一樣,詳細地訴說著自己拒腐蝕的幕后故事。
結果,采訪對象不知不覺把筆者所需要的新聞素材全部談了出來。顯然,這次采訪的成功之處,就在于采用了在傾聽中提取新問題的提問技巧。
三、結語
時政活動報道的精彩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市黨報的特有手段,來表現重大歷史事件,突出領導形象,傳播國家方針路線政策。時政活動報道做得好,更能彰顯時政新聞記者的基本功,同時也與社會新聞相媲美,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閱讀率。所以時政活動報道必須遵循黨報規律與基本技術要求,記者也更要養成嚴謹、細致、守紀的工作作風,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力量,運用各種采訪手段,真正達到對采訪內容的全面、真實、有效反映,才能有更好的質量,讓更多的觀眾接受和喜歡,受到更多百姓的熱愛,從而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 (作者單位:駐馬店日報社)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