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旅游商品的怪圈
摘要:供給圍著需求轉 品牌開發靠市場走出旅游商品的怪圈本報記者 尹婕 外國游客在秀水街購物
供給圍著需求轉 品牌開發靠市場
走出旅游商品的怪圈
本報記者 尹婕
![]() |
外國游客在秀水街購物 |
![]() |
國貨化妝品深受外國消費者喜愛 |
相較于國人出境游購物的熱情高漲,國內游方面,旅游購物卻是短板。因此,近年來,國家及地方政府加大了對旅游購物的重視程度,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希望能推出一批讓游客喜愛的旅游商品,將更多的游客購買力留在國內。近日,國家旅游商品研發中心(江蘇)聯合研發基地落戶南京,成為該中心在全國打造的首個省級基地。
然而,統計數據卻似乎“背道而馳”。據統計,目前,出境游購物占了出境旅游支出的50%以上,而國外游客在我國境內旅游的購物支出則不足10%。中國的旅游購物陷入“各地越重視旅游購物、游客越青睞國外購物”的困境。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走出高投入、低產出的旅游商品怪圈?
1、把脈:什么是旅游購物
中國旅游商品產學研聯盟秘書長陳斌介紹,現行的統計部門的旅游購物統計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為基礎,制定的《國家旅游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按其中的旅游購物類進行統計。具體是:一、旅游出行工具及燃料購物,其中僅包括為游客購買用于旅游活動的自駕車、摩托車、自駕游用燃料、零配件等提供的零售服務;二、旅游商品購物僅包括為游客購買旅游紀念品、老字號紀念品、免稅店商品、旅游用品(不含出行工具、燃料等)、旅游食品等提供的零售服務。“這種分類建立了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對應關系,雖然從國民經濟行業統計角度來講似乎沒有問題,但與游客實際發生的旅游購物卻相去甚遠。”陳斌強調,這實際上是“小旅游購物”的概念。
而“大旅游購物”指的是:為旅游做準備或者在旅途中購買商品(不包括服務和餐飲)的花費,其中包括購買衣服、工具、紀念品、珠寶、報刊書籍、音像資料、美容及個人物品、藥品等,不包括任何一類游客出于商業的目的而做的購買,即為了轉賣而買。這也是國際上常見的旅游購物支出的定義。“游客在旅游購物中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在大旅游購物中徜徉。”陳斌撰文指出,按照現有的旅游購物統計口徑,一方面容易造成企業誤以為旅游紀念品等是旅游購物的主流;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有關部門誤以為大力扶持旅游紀念品等的發展,才是發展旅游購物的重點。
據此,陳斌指出,發展旅游購物就必須打破狹隘的旅游購物、旅游商品的統計方法。一方面要保留現有的統計,保證這部分旅游購物統計的延續性。另一方面要制定真實旅游購物大數據的統計方法。對真實的旅游購物數量、購物游客的結構、所購旅游商品、購物的地點等進行全方位的統計。
2、癥結:供給側出了問題
2015年春節,中國游客在日本搶購,“捧紅”了馬桶蓋。當年中國游客在日本共消費近800億元人民幣,這其中除了馬桶蓋,還有電飯煲、保溫杯、吹風機、紙尿褲、洗發露、感冒藥、電動牙刷等日用品。以此為鑒,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似乎都不屬于我國傳統意義上旅游購物的范疇。這些原本應該在建材市場、電器商店、超市、藥店出售的商品竟成為了我國游客出境游購物的“重頭戲”。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早前即表示,在出境游發展迅猛的當下,走出國門旅游,更像是“串門兒”,去別人的城市住上幾天,是另一種生活方式。正因此,旅游購物也已進入購買生活日用品的階段。
目前我國旅游購物在旅游收入中的占比較低,歸根結底,主要癥結是供給側出現了問題。“小旅游購物”概念下的旅游紀念品、旅游工藝品存在著嚴重同質化傾向,制作粗糙、特色模糊;“大旅游購物”所涉及的諸多商品,又存在質量不佳、性價比不高等問題,即優質商品的供給落后于實際需求。中國游客海外“爆買”的現象,實際上已經釋放了消費需求升級的信號。
“需求側相對是固定的,供給側要去靠近需求側,而不是需求側靠攏供給側。”陳斌說。目前,市場上狹義的旅游商品開發,存在著“自娛自樂”的問題,不清楚市場的實際需求,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已然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3、良方:找到真正的顧客
“旅游市場發展迅速,游客的需求巨大,哪里的旅游供給符合市場需求,游客才會到哪里消費。”陳斌說,游客對旅游購物的需求已在境外購物中展示出來,找準改革的關鍵點,才能使旅游供給側結構精準改革。
而現實情況是,供給側經常找不到真正的市場和真正的顧客,經常把直接的服務對象當成市場和顧客。目前,各地都在積極推動旅游商品創新,多地發起了設計大賽,每年也會舉辦全國旅游商品大賽。然而,一些旅游商品的設計者對于誰是最終的購買者、使用者,并不清楚。陳斌強調,吸納設計的生產企業不是消費者,銷售企業也不是消費者。只有真正為游客所接受、喜愛,才是成功的旅游商品。
具體而言,就是從游客的實際需求出發,針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購買能力和攜帶要求等細節做出改變。無論是研發設計環節,還是制作環節都應當注重品質。狹義的旅游商品,應當凸顯民族特色、地方文化,能夠代表一地風情和文化底蘊;廣義的旅游商品,則可以創新營銷途徑,讓更多本土百姓信賴的特色名優產品進入購買者的視野。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