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寒天氣要防幾類“寒潮病”
摘要: 人在寒冷環境,呼吸道黏膜上皮的纖毛活動減慢,氣管排出細菌的功能減弱。(Getty Images供圖) 醫學指導/廣醫三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陳晞明、廣醫三院呼吸內科副主任
人在寒冷環境,呼吸道黏膜上皮的纖毛活動減慢,氣管排出細菌的功能減弱。(Getty Images供圖)
醫學指導/廣醫三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陳晞明、廣醫三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林敏、廣醫三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譚小華、廣醫三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張瑩、廣醫三院皮膚科主治醫生廖夢怡
文/廣州日報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白恬、韓文青
“超級寒潮”來襲,有醫院急救類心腦血管病患者增六成
“超級寒潮”來襲,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老人還是成了極寒天氣的“重災群體”,因為疾病發作而緊急入院治療的患者大幅增加,甚至有醫院的搶救類心腦血管病患者增加了六成。專家提醒,在這種極寒天氣里,一定要注意幾種容易高發的“寒潮病”的預防。
醫院走訪:搶救類心腦血管病患者激增
廣醫三院急診科護師江焯橋介紹,這兩天的急診門診總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這兩類患者增加十分明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腦出血等搶救類的病人比平時增加了60%。“單是23日這一天,這種搶救類的病人就有三四十例。”
廣醫三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德雄介紹,早在上周的中期,醫院的急診患者中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就比平常增加了20%。“就在1月20日的晚上,就有三例因為腦出血而緊急送到醫院的老年患者。”
廣醫一院急診科主任梁子敬則介紹,寒潮來襲這兩天,該院急診科的患者并沒有明顯增加。“事實上,像這種極冷天氣的頭幾天,患者不能增加太多,過幾天就不知道了。”他分析,一方面是因為天氣太冷,很多患者不愿意出來就診,要來一般都是情況很危急的病人;另一方面還可能是極寒天氣的影響還沒有顯現出來。“當然,這幾天,心腦血管病患者和慢阻肺、哮喘患者的確是增加了。”據介紹,每年冬天,該院呼吸科的病床都供不應求。
心血管疾病:取暖環境下多喝水,頭痛胸悶馬上就醫
廣醫三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陳晞明介紹,近期,受寒潮影響,突發的不良心腦血管事件增多,心血管內科門診和住院病人都比平時有所增長。“目前,我們醫院住院部心血管內科的病床已全部滿員。”
陳晞明介紹,寒潮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主要是腦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腦出血的主要原因在于血壓控制不良,而天冷容易造成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加,體內兒茶酚胺等分泌增加,從而導致血壓難以控制,誘發腦出血。同樣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也會導致動脈斑塊破裂,堵塞冠狀動脈,從而引發急性心肌梗死。
陳晞明提醒,預防寒潮天氣心腦血管疾病發作,老年患者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堅持服藥,高血壓、冠心病患者都要注意堅持服藥,切不可能自行隨意停藥;二是注意保暖,尤其要注意頭部、背部、胸部和腿部的保暖;三是要注意清淡飲食,多喝水。
“高血壓患者在空調或取暖環境下務必多喝水,防止體液流失引起的血液黏度過高,引發心肌梗死。”他提醒,腦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個共同的先兆,就是頭痛、胸悶,如果老人日常出現這兩種情況,應盡早就醫。
小兒呼吸道疾病和胃腸功能紊亂: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在極寒天氣,孩子最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和胃腸功能紊亂問題。”廣醫三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譚小華介紹,受氣溫驟降的影響,這段時間前來醫院就診的患兒,都是以這兩類疾病為主。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發熱、咳嗽、流鼻涕、喘息等,胃腸功能紊亂主要包括腹痛、腹瀉、嘔吐、排便異常。
譚小華提醒家長,在寒冷天氣,要預防孩子生病,主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防寒保暖;二是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三是要適當飲水。
呼吸系統疾病:
避免感冒誘發急性發作
“寒潮天氣,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期,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等受寒潮影響最易發作。”廣醫三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林敏介紹,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出現咳嗽、咯痰、氣促癥狀明顯加重,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可出現雙下肢水腫;支氣管哮喘患者出現咳嗽、喘息、氣急、呼吸困難等癥狀加重;支氣管擴張癥患者出現痰量增多,黃膿痰,痰難咯出,甚至出現咯血;部分呼吸道疾病患者出現發熱等癥。
林敏分析,人在寒冷環境,呼吸道黏膜上皮的纖毛活動減慢,氣管排出細菌的功能減弱。寒潮所致的暴冷氣候空氣的溫度顯著降低,氣溫寒冷、干燥,呼吸道黏膜變得干燥,容易發生細小的破裂;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損傷,令細菌及病毒容易在呼吸道生長。而冷空氣的刺激,可使氣道反應性增高,誘發喘息發作。
林敏提醒,極寒天氣要預防呼吸系統疾病,要注意以下八個方面:一是注意防寒保暖,以避免感冒誘發急性發作;二是 出行應佩戴口罩,防塵保暖;三是盡量少去市場、影劇院等人群密集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四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加機體免疫功能,不能過度,以慢跑、散步、太極拳等舒緩類運動為宜;五是凈化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六是補充營養,適當增加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七是注意生活規律,保證睡眠充足;八是注意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要勤洗手、勤漱口。
糖尿病:泡腳取暖小心燙傷造成糖尿病足
“在極冷天氣,有一類患者很容易忽略自己的保健,那就是糖尿病患者。”廣醫三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張瑩介紹,糖尿病人在天氣驟冷時,尤其要注意預防糖尿病足。
張瑩介紹,糖尿病容易導致患者末梢神經病變,冷熱知覺的靈敏度下降,因而患者對冷熱的知覺較差。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在寒冬取暖時,很容易發生燙傷,引發下肢潰瘍,傷口難以愈合,造成糖尿病足。
張瑩說,在臨床上,經常遇到糖尿病患者因泡腳或使用電熱毯、暖爐等取暖設備而燙傷腳。因為他們對冷熱的感知較差,很多連燙傷了都沒有察覺。她提醒,糖尿病患者取暖,比如泡腳、用電熱毯、暖爐等,都要特別注意在家人的看護下進行,避免發生燙傷。
手部凍瘡和皴裂:長時間手冷不要急著泡熱水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廣州氣溫驟降這幾天,不少長時間從事戶外勞動的環衛工人和送水工人的手上開始長出凍瘡或出現皴裂。對此,廣醫三院皮膚科主治醫生廖夢怡介紹,長時間從事戶外活動的人群要預防凍瘡,首先要做好保暖,外出時戴好手套;第二,長時間戶外工作后,如果手已經冷了,不要急著泡熱水,而是應先泡20多攝氏度的微冷水,同時,搓搓手,待手恢復一下溫度,再泡熱水;第三,如果已經生了凍瘡,可涂抹一些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進行治療。
廖夢怡特別提醒,如果手部出現皴裂、脫屑,務必注意手不要直接接觸污水、清潔劑等,最好戴上膠手套。同時,可選用尿素軟膏、維生素E軟膏、魚肝油軟膏等滋潤雙手,然后用保鮮膜、薄膜手套等封包一下雙手再解開。此外,注意在工作后及時擦干雙手。“因為濕手更容易發生凍瘡和開裂。”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廣州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