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創業何以“笑傲江湖”?
摘要: 近日,相關研究發現,國內大部分新生創業公司創業并不成功,特別是大批線上到線下(O2O)創業公司“橫尸遍野”。面對窘境,海歸如何客觀認識國內創業現狀,發
近日,相關研究發現,國內大部分新生創業公司創業并不成功,特別是大批線上到線下(O2O)創業公司“橫尸遍野”。面對窘境,海歸如何客觀認識國內創業現狀,發揮優勢并保持創業激情?為此,本版邀請國務院參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博士撰寫稿件,以為中國海歸們提供權威解析和建議。——編者
2015年,政府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并出臺系列優惠政策,創新創業形勢一片大好。這也對全球華人傳遞出本屆政府鮮明的信號——“歡迎你們回來創業、創新”,海歸創業進入蓬勃發展的熱潮期。
在這蓬勃向好的形勢之中,應當看到,目前仍有大量失敗的海歸創業案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2015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課題組調查發現,49.1%的海歸創業者曾有失敗的經歷;41.7%的海歸創業者處于矛盾狀態,對事業發展情況無法做判斷,有25%的海歸創業者對自己的事業不滿意。分析海歸創業的失敗原因,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不適應國內人情社會,難以獲得發展機會;不熟悉國內市場環境,戰略制定不當;不會與政府打交道,遭遇行政審批阻礙;融資困難,經營運行成本高;政府相關政策配套不齊,難以引進和留住適用人才等。
客觀認識海歸創業,做好全面充分準備
海歸群體首先要客觀認識創業。現在的很多創業是隨著網絡和移動通信的發展,將服務性行業照搬到網上,趨于同質化。當然,這是在大背景下形成的特定現象,但創業仍然要避免盲目性。借助技術的優勢和網絡以及風投的資源,可以迅速創業,但是成功創業不能僅靠技術和創意,還需要管理經驗、服務意識和優良團隊,這也是一個競爭淘汰的過程。
研究發現,海歸創業成功需要七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創業成功的海歸,都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經歷;二是高學歷,至少需要碩士以上學歷,甚至是博士學歷;三是要有一個優秀的團隊,高層管理人員相互聯系密切;四是參加過社會網絡,創業成功的海歸基本都是在各類活動中比較活躍的人;五是拿到風險投資之后創業成功的幾率會大大增加;六是在大城市創業成功的案例更多,當然現在二線城市海歸創業成功的數量也在增加;七是北美國家海歸創業成功的比例較高,尤其是美國硅谷等本身有創業文化,同時美國留學人群也比較龐大,能夠積累到足夠的人脈資源并組建優質團隊。
為此,海歸創業需要具備一定的先決條件。第一,需要一個很好的學習背景和一定工作經驗的積累,這對成功創業非常重要。第二,要有比較優質的人脈資源,能夠比較活躍地參與各種社團、商會、機構、論壇、協會等。這種人脈和鍛煉,能夠幫助海歸創業后多聽、多看、多接觸。第三,尋找一個好的榜樣,或者很好的導師,抑或好的輔導。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有創業的恒心。創業會遇到很多挫折,成功就在最后的堅持之中,這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從企業角度講,戰略的選擇非常重要,海歸創業一定要重視和認真分析環境,選擇正確的發展戰略。
海歸創業的短板,有一些是對國內環境的不適應,這是可以通過堅持和了解來克服的。而且,海歸創業一定要跟本土人才結合起來,發揮海歸優勢,以更有效地打開市場并維護與政府的關系,畢竟一個好的團隊是本土人才和海歸人才相結合。同時,海歸創業一定要虛心,海歸雖然在國外讀過書,經歷過不同的文化,但是回到國內,還是要跟國內的人才打成一片,而且要善于做一個轉換器,把兩者夾縫的劣勢變成優勢。
把握經濟全球化機遇,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海歸創業者本身的創業優勢,主要體現在與海外互動上,他們相對更容易在海外市場建立分銷渠道、獲得海外風險投資、成為海外研發合作伙伴并與海外企業建立密切聯系等。海歸擁有國際人脈、國際網絡、國際資本和國際視野,創業資源豐富,是中國新時期引進外資的一種新方式,發動海歸的紐帶和橋梁作用,將為中國未來的創新帶來很大推動。
從實際案例來看,海歸有非常強的創新思維和專業技能,應該最大程度地利用自身優勢,進入更加專業和技術性的領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時,研究發現,中國現在需要大量社會企業和社會創新,智庫、基金會等非營利性機構可能是海歸創業的最大機會。
目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建設倡議,海歸群體加入創業大潮,可以促進我國高科技企業走出去。互聯網企業具有規模小、高密度人才的特征,要走出去,更加靈活方便。然而,就當前而言,高科技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走出去,還不是一個很理想的狀態。同時,海歸創業能帶動我國互聯網行業加強與世界的接軌。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更新換代極其迅速、淘汰率極高的行業。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在世界范圍內稱得上是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我國互聯網產業還沒有產生具有顛覆性的、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重大發明。我國要依靠互聯網融合拉動經濟增長,就需要站在全球的高度與他國產業競爭。
海歸以前帶回來的是技術、模式,現在則帶來創新的理念和思維模式,未來更重要的將是把中國的文化和思想帶出去。未來中國不但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海歸有全球視野,并且更好地掌握了國際化的語言和文化,將在中國未來進一步開放和走向全球化的進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海歸道路任重道遠,應改善海歸創業配套政策
中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海歸群體是中國最好的人才庫,中國的海歸政策還能夠進一步改善和提升。
調查發現,在創業階段,海歸創業者最需要獲得關于市場開拓、金融服務、創業場所提供、人才引進、技術轉移、管理咨詢服務、創業輔導等方面的幫助。海歸創業政策需求方面,海歸創業者更希望政府能夠解決科研資金申請過程限制較多、加大科研資金支持力度、政策落實等問題。很多創業企業初期規模相對較小,國家在推動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走出去方面可以有一些扶持政策。另外,目前還有部分制約海歸回國創業的因素。例如,人才流動的壁壘仍然需要進一步打破,可以降低綠卡門檻,并更多地放開海歸回來后體制內和體制外的界限。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海歸創業的地域分布呈現出從北上廣向二三線城市過渡的特點,其中以廣東省的變化最為明顯,海歸開始從廣州、深圳兩地向珠三角二三線城市擴散。海歸回歸二三線城市創業,最主要的原因是當地經濟發展迅速、機會多,有些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對海歸幫扶很大。選擇“回流”的海歸中,有的人直接回到家鄉,既利用了熟人熟路的優勢,也為家鄉發展做出貢獻。而地方城市的突出問題是人才相對匱乏,海歸在尋找創業伙伴或團隊成員時,或許會遭遇“水土不服”。如何接納海歸人才,避免人才“流失”,是二三線城市需要思考的課題,比如進行科學定位,讓海歸看重的政策、機遇等因素跟城市的發展規劃相吻合。
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道路上還有很多機遇和挑戰,未來海歸道路任重道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逐步推進,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的戰略布局,為廣大留學歸國人員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難得的機遇和優良的環境。廣大海內外留學人員在促進建設創新型國家、進行“一帶一路”建設、開展民間外交等歷史使命中,必將發揮自身獨特優勢,走出一條風景獨好的“海歸中國”創業創新之路。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教育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